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晶晶、乔长姣、杜爽)“快点来啊,二十大的花鼓戏唱词我改顺口了些,你们忙完就赶紧过来啊。”12月5日,在兴山县南阳镇阳泉村贾代银的家里,她正急迫地邀请伙伴儿们过来排节目。
“宣讲二十大,‘南阳好声音’怎么能少了贾代银?”提到贾代银,南阳镇没有人不知道。她负责录制的《拾点南阳》广播每天十点准时响起,五年来已成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组织的文艺宣讲火遍各个大屋场、小院落,她培训的地花鼓等非遗传承备受村民青睐,很多农民起早摸黑过来跟她学习……
2014年年底,结束了32年基层村干生涯的贾代银闲了下来,对于一贯拼命工作的她来说简直度日如年,“我们老党员发挥下余热,搞一个宣讲队,跟村民讲讲党的好政策吧!”2015年,贾代银带领着一帮“老队友”成立了夕阳红宣讲队,从此走上了一条义务宣讲路。
11月,贾代银和队员们通过新编地花鼓宣讲二十大精神,每演出一场,围观的村民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宣讲队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受欢迎的。”聊起宣讲,贾代银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宣传的方式有很多种,怎么才能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还能叫好,我们可是走了不少‘冤枉路’。”一开始宣讲队员积极性都很高,遇到合适的场合都愿意给百姓讲讲。可是,单纯用书面语宣讲政策,村民听不懂,也没兴趣去了解,宣讲队员们的满腔热情屡遇冷场。
“我是非遗传承人,试一试村民喜欢的花鼓戏,把唱词换成群众能听懂的方言土话,边看戏边听词,政策不就传到群众心里去了?”一时间,花鼓戏、快板、渔鼓、三句半、兴山民歌、薅草锣鼓等民间演绎方式糅合乡音土调,贾代银和队友样创作的各种宣讲形式轮番上阵。“家人叫我‘闲事部部长’,但说归说,家人还是很支持我。”每次宣讲,贾代银的家人都是第一观众,看完再给建议调整。
“现在除了文艺宣讲,其实最让我忙活的是每周一期的《拾点南阳》。”聊到她的主阵地,贾代银劲头更足了。“《拾点南阳》,老百姓自己的声音,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播音员贾代银……”每天上午十点钟,在南阳镇的橘园田间都能听到喇叭里传出的乡音广播。
《拾点南阳》是南阳镇的特色广播节目,设《政策解读》《一周聚焦》和《你长我短》三个板块。首创好人坏情实名通报,大家听得懂、记得住,节目开播以来深得村民喜爱。
“有政策临时需要宣传时,经常家里、文化站两头跑,随时上岗紧急播音”每次录制都不会一遍就过:被噪音打断就从头再来;有不认识的字就现问现学;读错了字就重新录制,反复折腾,从稿件审改到熟悉录制整个过程下来至少要花费3个小时。遇到生病喉咙不适,贾代银上午到医院打针,下午还坚持完成播音录制;遇到家中有事出门,她也会晚上熬夜进行录制节目。如今《拾点南阳》已播出288期,自2017年2月开播以来从未中断。 贾代银也成为村民喜欢的“金嗓子”。
“我很高兴政策大家听进去了只要我还能动,我就愿意把党的政策用大家喜欢的方式宣讲下去。”贾代银对未来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