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通讯员李潇摄
三峡晚报讯(记者郑岚 通讯员李阳)今年以来,一大批头部企业相继在宜昌增资扩产,21个百亿项目落户宜昌。12月6日,宜昌在城区召开以先行示范引领改革突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宜昌再有46项改革事项、65个先行试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创建数量蝉联全省第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用行动对宜昌营商环境投出了“信任票”,宜昌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正越擦越亮。
如何凝聚各界力量,优化“软硬”环境,努力做到服务客商“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驻“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走深走实,让更多市场主体从中受益?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李杨就此进行介绍。
聚焦堵点痛点,以“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宜昌各地各部门持续推动部门与地方联动,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形成了“‘多测合一’改革、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成果,切实解决了市场准入、要素配置、金融服务、公平竞争等方面的一些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继去年有22项改革事项、27个先行试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后,今年全市再有46项改革事项、65个先行试点入选,创建数量蝉联全省第一,大幅领先全省其他城市。
聚焦市场主体,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帮助纾困解难。围绕优化政务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力推“智简审批+无证明城市+精准监管”改革,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现100本常用证照“免提交”,97%事项“一次不用跑”。围绕减税降费,降低经营成本。全面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1至11月全市累计办理54.9亿元。执行国家“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减免税费3.5亿元。严格执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降费率政策,1至10月,全市为2.9万余家参保企业减负14.27亿元。围绕加强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建立全省首家企业首贷服务中心,为300余家小微企业给予融资支持超8亿元。拓展“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功能,累计助力市场主体获得授信412亿元、放款367亿元。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帮助更多企业挺过去、活下来、发展好。今年1-10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0.7万户、增长56.8%,现有市场主体突破59万户、增长20.9%,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12.3万户、增长20.6%。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4家,总数达到52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望突破1000家。
今年以来,宜昌创新性地将全生命周期理念引入项目管理,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施“指挥部+主动认领”服务机制,实行“问题认领、限时办结、联合督办、结果公开”,达到“做一个项目、立一个标杆、成一个产业”的效果。运用“城市大脑”为项目服务赋能,将10亿元以上项目纳入在线监测,2800多项目纳入在线管理。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726个,总投资5648亿元,高铁生态城、兴发硅基新材料、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等一批投资过100亿元项目破土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