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大山深处养生猪 “拱”出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6日17:3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柳缘园)盛冬时节,晨雾熹微,兴山县双坪村的生猪养殖大户向义昌早早来到自家猪圈旁细心查看,清扫猪圈,添加猪食,忙碌却洋溢着笑容。“今年生猪价格好,出栏30头, 这个年有盼头了!”向义昌心里乐开了花。

念“猪经”让生猪变“金猪”

向义昌的忙碌是众多村民的日常缩影。双坪村位于兴山县峡口镇,平均海拔800米,山高路远,曾是省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近年来,双坪村积极探索产业致富路子,在全村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人均年收入超15000元,全村整村脱贫出列。今年,全村养殖生猪13000头,出栏8800头,销售收入可达3000万元。

过去交通不便,村民们“单打独斗”,养殖方式落后,效益不高。双坪村依托产业项目实现硬化公路通到每家每户,

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村集体牵头,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发展了3家专业合作社和5个家庭农场,从品种、饲料、管理、防疫、销售五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服务,增强了养殖户信心。

村里有个出了名的“养猪状元”向元周。“从2013年发展生猪养殖,从当时的24栏猪圈、70头猪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头,占地300多平方,今年猪价约11元,能卖200多万元呢!”向元周介绍,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投资150万元成立双牧子猪繁育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20户村民共同养殖。大山深处小村子里的生猪走俏市场,全村270户家庭中210户养殖生猪,户户念“猪经”,家家发“猪财”。

稳生产 筑牢生猪疫病“防控墙”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养殖产业受到较大冲击,而双坪村的生猪没有一头感染疫病。“外人不进村,我们把猪拖到村口装车销售,路上撒生石灰,每天察看生猪情况,确保猪不染病,我这90头猪个个生龙活虎呢!”谈起安全渡“疫”法宝,养殖户向元国滔滔不绝。

为筑牢免疫屏障,双坪村养殖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和自动化养殖,杜绝从外地引进仔猪,本县卖猪人员必须持有效证明,所有外来人员禁止进入养猪场内,饲养员经过严格消毒程序才能进入,免费为养殖户发放消毒物资,每周开展一次全面消毒,邀请畜牧专家定期入村讲解猪瘟预防知识,助力生猪稳产保供。

生猪养殖用水量大,今年旱情严重,抗高温干旱成了“难题”。“我们未雨绸缪,从年初开始整修大小堰塘12个,发动群众共修管道3000多米从水库引水,保证用水不受影响。”双坪村书记、主任杨发松介绍。

生态养殖 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

走进向元周的养殖基地,猪舍干净整洁,配套自动养殖、粪污处理和无菌化消毒设施,外围绿化硬化一应具全,闻不到刺鼻的臭味,一排排猪睡在“高架床”上,告别“老破小”,住进了生态“大别墅”。“生猪养殖头疼的问题就是粪污治理,粪污处理好了就是个宝,生态养殖迫在眉睫。”杨发松说道。

今年,双坪村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市农业局支持,整合产业奖补等政策,推广“猪-沼-粮”循环养殖模式,投资50余万修建沼气池,在全村开展猪栏改造,建成3格式化粪池,对粪污进行干湿加工分离处理,污水排进沼气池,发酵沼气供周边18户村民使用,残渣用作肥料,将粪污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粪污变废为宝。

“我们结合共同缔造活动,将‘讲卫生、防污染、护环境’纳入村规民约,发动村民开展环境大清洁,安排专人随时监督猪粪乱堆、垃圾随弃现象,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干净整洁、花香四溢成为每家每户的常态。”杨发松说到,双坪村生猪养殖致富路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