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马丽)起诉欠款人是现在很多债务纠纷的常用作法,但是如果诉讼有效期过了,即使你有理有据,法院也无法替你伸张正义。近日,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一起因超过诉讼时效而引发的案件,起诉方最终因为超过诉讼时效无法催要钱款。
2010年,小王向小洋购买了若干建材,双方签订了《产品销售合同》。小洋如约供货后,小王却未足额支付货款,后小王公司倒闭并涉及多起诉讼,小王离家打工还债。自此,小洋就无法联系到小王,只好去小王老家找寻仍未果,一晃多年过去了,眼看这笔钱仍是遥遥无期,小洋只好于2023年诉至法院要求小王偿还货款。
承办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成功与小王取得了联系,眼看案件就要朝小洋预期的方向发展,但小王依法向法院提出了诉讼时效抗辩,称本案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应直接将小洋的诉求“拒之门外”。
法院经开庭审理后,依法驳回了小洋的诉讼请求。“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小洋为何败诉呢?诉讼时效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 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限。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3年。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期间,它可以中止,也可以中断。中止,即停止计时,等特殊情况结束后,才继续计时;中断,即诉讼时效中断后将重新起算,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不超过20年。无论是中止还是中断,都会导致诉讼时效实际上延长了。所以判断自己的案件是否过诉讼时效,并不能简单判断有没有过了3年,而是要综合案件整体情况进行判断。
那么,过了诉讼时效会有什么后果呢?在时效期间届满后,原告的实体权利、诉权都不消失,义务人取得拒绝履行的抗辩权。如果义务人行使抗辩权,法院审查后会依法保护义务人的抗辩权,不得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诉讼时效过了,债权还有履行的可能吗?诉讼时效经过以后,该债权失去法律强制力的保护,虽胜诉权丧失,债权仍然还是存在的,债权人依然可以私下要求债务人进行归还,如果债务人良心发现归还了借款,法律也是允许的。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法官在此提醒:如果不清楚诉讼时效制度,又不想承担诉讼时效的风险,建议凡事尽早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