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启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团枝江市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改革工作全方面全过程,不断拓宽干部来源渠道,健全选育管用培养链条,全面加强团的工作力量。
拓宽渠道,选优配强做好“精准选苗”
一线识别强内力。制定《枝江市一线识别培养选用干部实施办法(试行)》,跟踪了解在一线工作中青年干部履职尽责情况,采用“嵌入调查式”考察,选派青年业务骨干参加“枝青沙龙”、座谈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注重在专项调研、日常接触、重大活动中及时发现一批积极进取、具有潜质的“好苗子”。目前,全市已建立一线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对96名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动态管理。
公开选拔添活力。联合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选拔青少年事务社工、聘任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等方式,实现社会化选聘、项目化用人。2023年以来,15个城市社区公开选拔青少年事务社工104人,其中,13名青年社工被遴选为社区团干部,马家店街道青年社工赵永东被吸纳为湖北省“青马工程”学员。
扩宽渠道聚合力。按照“2+2+1”的模式配备“专兼挂”干部,选优配强团枝江市委机关干部。从“三支一扶”特岗人员中选聘青年工作骨干2名,增强直属组织力量。线上培育“团聚伙伴”社团3个,线下成立以枝江市户外志愿者协会为代表的团属社会组织。建立团代表联络站,常态化联系、组织社团青年1540人。依托“返家乡”政务实践项目,选派32名在校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持续为基层团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育训融合,强根扎基,做好“浇水施肥”
打破传统培育模式,把好“创新关”。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导师”帮带工作的通知》,注重从科级干部及基层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中进行选配导师,建立导师信息库。根据帮带导师工作经历、熟悉领域、专业特长和年轻干部性格特点、短板弱项、发展方向,按照“帮带便捷、以强带弱、双向自愿、组织统筹”的原则精准搭建帮带对子。
强化基层团干部培训,把好“业务关”。坚持体系培养,实施基层团干部轮训计划,常态化开办新时代年轻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班、基层团务知识专题培训班14次,覆盖参训团干部248人次。创新开展“上派下挂平交流”,选派30名优秀团干部开展双向锻炼,推动干部思想破冰、提能竞进、担当作为。
立足社会治理需求,把好“实践关”。针对团干部工作经验缺乏、业务不熟等问题,团枝江市委组织全市32个基层团组织,聚焦经济发展、流域治理、信访维稳等重点任务,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项目一线、活动现场,通过“一线帮带、依事教法”,带动年轻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形成“上带下”“大带小”“老带新”的良好氛围。
严格管理,精准栽培,做好“修枝剪叶”
健全考核机制。主动争取市委将团建、队建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和年度考核并明确所占分值,将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纳入市委巡察监督内容。制定《枝江市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方案》,从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夯实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共青团改革、组织动员青年投入发展大局、服务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等5个维度进行量化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在全市通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严格日常监督。出台《枝江市干部预问责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实行红黄牌预警,对年轻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自改革以来,团枝江市委已经实施了4次预问责提醒,并召开3次集体约谈会。对“躺平式”年轻干部开展评价,进行跟踪管理,对干部进行“把脉体检”,及时抓早抓小,实现“修枝剪叶”“驱虫防病”。
强化正向激励。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拔使用头脑清、眼界宽、肩膀硬、步子稳、腰板正的干部,大力选拔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堪当重任的干部,大力选拔使用年轻干部,注重从各领域各战线选拔优秀人才,推动形成年龄梯次配备、专业优势互补、来源渠道广泛的合理结构。今年来,已调整优化市直属团组织干部52人,极大地激励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