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县域基层团组织改革以来,团枝江市委紧紧围绕改革组织设置,优化治理单元,全域推进团建微联盟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创熟青年社团为主要抓手,深入研究青年动态,探索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单建与联建”相结合的方式,建成团建微联盟92个,不断扩大团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聚焦组织建设提质扩面,架好服务“连心桥”
坚持建团员身边的团组织。在学校领域,加强学社联动,在教育团工委的领导下,以学校为单元,建立“教育团(工)委+学校团组织+年级(班级)团支部(兴趣社团)+团员”的组织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技能,搭建学校兴趣社团团建微联盟,实现1名教师牵头1个社团,1个社团辐射不超过50名学生,推动学生与社团结对共建。在村(社区)领域,加强村社联动,在镇团委的领导下,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镇(街道)团委+村(社区)团支部(片区团总支)+功能微联盟(团小组)+团员青年”的组织体系,按照“关系在支部、活动共参与、奉献多岗位”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在企业领域,加强企社联动,在高新区团工委的领导下,以企业为单位,建立“高新区团(工)委+企业团组织+兴趣社团+青年职工”的组织体系,实现企业活动一起办、园区团建轮流办、产业发展联动办的大联结格局。
聚焦团属阵地有形有力,构筑服务“磁力场”
团员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
提档升级青年之家。延伸“青年之家”服务触角至青年集聚地,在吉吉村网红打卡点打造“青年之家”,开设青年文创集市;在电商产业园、企业园区建设集沙龙、休闲、轰趴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青年之家团属阵地,为新兴青年提供社交团建、休憩放松、赋能充电的新领地,不断增强青年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破旧创熟青年社团。按照新地缘、新业缘、新趣缘、新志缘“四缘”为纽带,综合考虑团员规模、资源配置、治理实效等,在充分尊重基层团组织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团组织治理单元。以团建微联盟为单位,整合人员、阵地、资源等各类团属资源要素,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开辟青年议事厅。依托青年之家、团代表联络站、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童心港湾,建立“青年议事厅”,议事厅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相近原则由所在地或行业领域团组织负责人管理,围绕促进青年发展、解决青年困难等开展议事协商。
聚焦品牌活动迭代创新,找准服务“引力点”
按照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社会化标准,结合县域实际,打造独具特色的团属品牌活动。
推进周末学堂子女托育服务。团枝江市委在城市社区先后试点开办“四点半学校”“枝”慧娃等周末学堂5个,采取“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模式,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办学。开班以来,招募青年志愿者13名,托育幼儿1306名,开展托育32期,切实解决孩子放学、放假监管空白期的难题,为孩子构筑起课后暖心课堂。
做响“枝等你来·江畔花开”婚恋交友品牌。提档升级“漂流瓶”线上交友小程序,深耕枝江本地私域流量,打造高质量交友大圈层,靶向服务青年需求,促进需求精准化匹配、资源组织化梳理。截至目前,共有10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入驻交友联谊小程序,累计注册用户640人,发布线上互动信息2435条,成功促成交友“奔现”34对。
深化“呵护明天与爱同行”纾困帮扶服务。建立特殊困境青少年信息库,整合枝江酒业、思源助学、湖北省希望工程、上海佳荷商务咨询中心等助学项目开展系列助学济困活动,为枝江近100名贫困学子筹集助学善款近20余万元,切实将团组织的关爱送到青少年身边,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