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阮飐)近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桑子阳获此殊荣。
据了解,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爱护和团结引领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推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的重大举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需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业绩突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重大贡献,并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
2002年,桑子阳大学毕业后,便一头扎进五峰深山。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培育出五峰特有品种红花玉兰500万余株,建立五倍子、天麻、淫羊藿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4万平方米,探索出“林药蜂”立体复合种养模式,主持参与科研项目近20项,获发明专利13项,为五峰践行“两山”理论、实现价值转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楚楷模”“宜昌市道德模范特别奖”等荣誉。
强化技术创新,基础研究成效显著
为攻克红花玉兰苗木繁育技术难关,他在泥泞的试验田为追踪一串串繁复数据殚精竭虑,从实验和示范的循环往复中,反复总结有效的技术方案,建立了播种育苗技术体系,形成《红花玉兰苗木繁育技术规程》,其核心技术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那株世界仅存的9花被片红花玉兰,经过人工繁育,现已繁衍了数百万株后代,脱离了濒危的困境。
为尽快实现红花玉兰优质高效种植,他着手红花玉兰新品种选育和开发工作。嫁接季节,他一天往返一百多公里,从五峰西部红花玉兰原生资源分布区采集优良种质资源枝条,到东部红花玉兰品种选育试验地进行嫁接。他常年在田间进行无性系稳定性的测定,培育出“娇红1号”“娇红2号”“娇丹”“娇莲”等21个红花玉兰新品种。他组建的五倍子丰产栽培技术科研创新团队,围绕苔藓种植、蚜虫繁育、蚜虫放飞、倍林间作等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五倍子丰产栽培技术瓶颈。
转化科技成果,助推林业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他在渔洋关镇王家坪村建立红花玉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带动全村3000余户建立红花玉兰绿化大苗培育产业化基地1.5万亩,栽植培育红花玉兰及新品种绿化苗木近160万株。同时,他在五峰建立五倍子丰产栽培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发展五倍子的家庭突破3000户,人工栽培五倍子面积达1万亩,年产五倍子500吨以上。
红花玉兰除小苗1至2年能有收益外,大苗需要3至5年,甚至6至8年才能卖。他探索的林下种药材、林中养殖中蜂模式使农户短期得药、得蜜,长期得林,生态红利成倍增长。
加强技术推广,促进农民增收
为提高红花玉兰、五倍子产业基地科技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他深入田间地头培训推广红花玉兰、五倍子种植先进实用技术,培养乡土骨干技术员。
为提高红花玉兰市场影响力,他通过参加林产品展销会、花卉苗木博览会等活动宣传推广红花玉兰。目前,红花玉兰已在北京、河南、云南等23个省、市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