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频道 > 对话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谭恺炎:一心钻研水利技术当“工匠”
发布时间:2016-09-09 09:09:14来源:进入电子报
 谭恺炎出席中国能《大体积混凝土冷却通水智能温控系统》建验收会_副本.jpg

谭恺炎在《大体积混凝土冷却通水智能温控系统》验收会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DSC00125_副本.jpg

谭恺炎陪同湖北省发改委领导考察试验室。(受访者供图)

DSC_0121_副本.jpg

谭恺炎陪同专家考察试验室。(受访者供图)

  荆楚网记者王建锋 通讯员王开恩、冯盼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而每一个行业也需要有工匠。在“水电之都”宜昌,就有一位一直淡泊名利的“工匠人”谭恺炎,一心扎根基层,默默地为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现年48岁的谭恺炎,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是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公司试验检测总工程师。从业25年来,谭恺炎矢志于水利水电技术的创新研发,坚持在一线从事水利设施试验检测工作,被人称之为水利大坝安全的“守护神”、“大坝医生”。

 

  基层奋斗  矢志水利以学报国

 

  “我所学的是水利水电工程,研究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测,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使命。”谭恺炎说。

 

  1991年8月,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农田水利专业毕业后,谭恺炎带着“报国”的理想来到葛洲坝工程局试验室(葛洲坝集团前身),在简短见习之后,年底来到清江隔河岩水电站,成为内业班的一名职工。

 

  “当时其实有两种选择,一是分配到地方水电站就业,二是留在北京工作。”谭恺炎回忆说,“之所以来到宜昌,就是想将来能参加三峡大坝建设,学以致用,报效国家”。

 

  当时基层水电站的条件有限,谭恺炎住在简易工棚,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虽然有着“干部”的身份,但却和普通工人做着一样“脏累苦”的活。

 

  “那个时候叫‘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谭恺炎说,“当时我们分为观测班、埋设班和内业班三个组,在基层劳动强度很大,危险系数也高,经常凌晨两三点还要去现场看工程的进度。”

 

  内业班也被称为“大坝医生”,主要从事坝体上安装传感器等特种设备,同时还要检查和分析相关的数据。谭恺炎一天最多的时候需要安装100多个传感设备,即使工作的再晚,他回去还要在电脑前将数据收集和分析整理。

 

  基层的艰苦奋斗,让谭恺炎扎实的掌握大坝检测工作的各种细节,他的技术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1994年,谭恺炎成为技术组副组长,统筹现场的技术工作安排,直到1996年该项目结束。

 

  痴心科研  攻克世界级大坝工程难题

 

  1997年,对谭恺炎来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三峡大坝开工建设;这一年,葛洲坝集团公司转制完成;这一年,谭恺炎从技术工人转型成为技术管理。

 

  公司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成为一家国有股份制集团公司,工作模式发生巨大转变,谭恺炎也从一线技术工人走向技术管理领导岗位,成为项目负责人。

 

  “当时公司承接了三峡大坝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虽然承接的体量不大,但意义非常深远。”谭恺炎说,那时候工作模式开始发生了转变,项目所涉及的所有工作不再是多个部门合作完成,而是由承接方独自完成,“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考验,也是磨练。”

 

  2000年,随着三峡大坝项目逐渐完工,谭恺炎成为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公司总工程师,除了技术管理施工之外,谭恺炎还面临着公司发展的技术研发。

 

  2005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启,集团公司承接丹江口水库加高增强业务。谭恺炎主持相关技术的攻克,“丹江口水库的加高面临着新旧混凝土结合问题,在当时是国际上没有完全攻克的难题。”谭恺炎说。

 

  传统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问题,均是以加强界面粘合剂化学反应作为研究方向,谭恺炎一开始也历经了这个“误区”。在经过上万次试验、近一年的时间中总结发现,新旧混凝土结合并非粘合剂的强度问题,而是粘合剂化学反应的时间问题。

 

  找到问题的根源,该项目如期完成。该项技术成果随后在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荆江分洪南闸加固、英那河水库大坝加高、澜沧江景洪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神农架玉泉河电站、肯尼亚松高罗电站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十分显著。

 

  新旧混凝土结合问题的攻克也成为当年水利水电施工行业的热门话题,谭恺炎也因此获得了多项专利,成为水利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的明星人物。

 

  淡泊名利  技术创新一心扎根基层

 

  此后的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均向谭恺炎抛出“橄榄枝”,更高的平台、更好的项目、更多的薪酬,谭恺炎均不为所动。

 

  “葛洲坝集团给我成长的平台和空间,我不能这么做。”谭恺炎说,走上领导岗位后,自己动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我还时常怀念在隔河岩的那几年,虽然条件艰苦,但有时候更怀念基层工作。喜欢到实验室与工友交流,探讨各种技术的突破。”

 

  从2006年起,谭恺炎紧跟集团环保课题,研究“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将传统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磷矿渣、电石渣、煤粉灰等运用到高速道路、水电站,作为替代耗材使用。这样既能够处理工业废弃物,又能够增加废弃物的利用效率,该项目研究成果取得4项发明专利。

 

  2009年,为了应对传统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因发热而产生裂缝,谭恺炎主导“混凝土温控技术”。在传统大坝混凝土浇筑内部埋设管道,并铺设温度传感器,计算机可以根据坝体不同区域的温度,利用水进行降温调节,等待坝体施工结束,再将管道灌注水泥封堵。

 

  该技术的研发成为水利行业在智能化施工的首例,谭恺炎根据这一启发,紧接着推动“大坝智能检测”研究。

 

  “我们要做的是‘一测定终身’。”谭恺炎直言,“大坝的智能化检测是未来我们主攻的方向,如果这个项目研究成功,并落地实施,将引领整个行业的一次变革。”

 

  2016年,谭恺炎所主持的《超300m高拱坝混凝土优质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公司董事长宋拥军说,“谭恺炎始终坚持将科研创新作为自己的求索之路,也使葛洲坝集团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在水利水电行业拥有更多话语权。他身上所涌现出的‘工匠精神’,让很多‘葛洲坝人’都为之钦佩”。

(作者:  编辑:jcwwjf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