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撒切尔逝世

更多

新闻资料:撒切尔夫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13-04-08 21:19   来源: 环球网   进入电子报

  政坛大事记:

  首次组阁(1979年——1983年)

  新经济措施

  受命于英国经济下滑期的撒切尔采取一系列措施,她实施增加利率、降低直接收入税、提高间接收入税、公有住房私有化、缩减教育等公用事业开支、控制货币发行、削弱工会权力等经济改革,以期减缓货币供应量和降低通货膨胀。尽管其经济政策在当时引起内阁和各界的不满,但英国经济的确在1982年走出低谷。 1983年成为自英国7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最强劲的一年。

  马岛之战

  1982年4月2日,当时在国内摇摇欲坠的阿根廷军政府入侵英属福克兰群岛 (Falkland Islands,也被称为马岛)和南佐治亚岛( South Georgia),这是英国自二战之后首次遭到的入侵。撒切尔立刻下令英国皇家海军夺回群岛。由此爆发的“马岛之战”以英国胜利告终。

  第二次组阁(1983年-1987年)

  1983年,撒切尔夫人再次当选英国首相。

  私有化改革

  撒切尔的政治和哲学一贯强调减少政府干预、开放自由市场和企业化主义。再次当选首相后,撒切尔大张旗鼓把大型国有的公营企业低价出售给个人。私有化政策一直是“撒切尔主义的核心成分”。

  北爱尔兰

  1985年,撒切尔和爱尔兰总理杰拉德在希尔斯堡(the Hillsborough)签署了《英爱协定》( Anglo-Irish Agreement),英国政府首次让爱尔兰共和国担任管理北爱尔兰的顾问角色。

  削弱工会权力

  成功化解了1984年到985年的英国矿工大罢工,使其以失败告终。1985年,英国政府最终关闭了25个不赢利的国有化矿场,并在1994年把所有矿场私有化。

  布莱顿爆炸

  1984年10月12日是玛格丽特·撒切尔59岁生日的前一天,爱尔兰共和军在布莱顿( Brighton )保守党大会的会场宾馆制造了爆炸案,撒切尔幸免遇难。

  冷战

  撒切尔上台后,一改西方势力此前的对苏和华约集团的“缓和政策”(dtente)。首次出任首相期间,她就赞成北约同意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的决议。撒切尔积极支持里根的对苏政策,但同时,她也是西方第一位对戈尔巴乔夫摆出友善姿态的国家领导人。撒切尔在就任首相期间见证冷战的终结。

  一些和撒切尔夫人持相同观点的人士认为,无论是摆出威慑姿态还是缓和姿态,撒切尔都为西方阵营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核威慑

  1982年3月,撒切尔同意政府拨款为英国战略核力量更新现代化装备。

  香港

  1984年,撒切尔访问中国,并在12月19日与邓小平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英国政府在声明中承诺,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权归还给中国。

  空袭利比亚

  1986年4月,撒切尔同意美军借用英军基地空袭利比亚。民调显示,此举遭到国内三分之二人的反对。

  1987年大选

  1987年,撒切尔第三次当选英国首相,创下自利物浦勋爵( Lord Liverpool,1812年至1827年任首相)以来连任首相的最高纪录。

  第三次执政 (1987年-1990年)

  环境问题

  撒切尔夫人曾经是位化学家,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公开关注环境问题。她还于1988年发表了一次关于全球变暖、臭氧层变薄和酸雨的演讲。

  继续经济改革

  撒切尔夫人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用人头税(Community Charger)取代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它的税率是统一的,每个人交纳的数量都一样。她还用另外一种人头税取代了住宅物业税(residential property tax),其税率由地方政府制定。她于1989年在苏格兰进行了试点,然后在1990年推广到了英格兰和威尔士。

  英国公众对撒切尔夫人的税收体制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她担任首相期间最不得人心的政策之一。撒切尔政府没有预计到地方政府将会从税收新政中得到更大的份额。 这样让中央政府制定的上限税率失去了作用。这导致了党派之间的分化和派系斗争。撒切尔夫人一直拒绝对税收政策作出妥协,这导致她的支持率从989年开始下滑。人民对税政的不满与日俱增,最终于1990年3月31日在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发生了严重的骚乱,示威人群超过了10万名,400多人被捕。

  BBC电台在1989年进行了调查,表明四分之三的民众反对水力私有化。尽管公众都反对人头税和水力、电力和铁路私有化,但是撒切尔夫人还是坚信随着改革的实施,人们会逐渐从反对走向支持。《星期日泰晤士报》于1988年6月进行了一次民调,60%的民众认为撒切尔政府的政策能从长远上改善英国的经济,不同意的人少于30%。尽管收入不平等增加了,但是穷人的生活状况要好比1979年。74%的人满意当时的生活水平,不满意的人只有18%。

  欧洲政策

  1988年,撒切尔夫人在比利时布鲁日发表了一次演讲,阐述了自己对欧盟的前身——欧共同体的反对。尽管撒切尔夫人支持英国在欧共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她认为该组织的作用只能是保证自由贸易和有效竞争。1988年,她评论道:“英国的边界已经不可能回到从前,我们现在只看到了在欧洲层面进行的重新划分,这就是欧洲超级大国在布鲁塞尔策划的事情。”英国政府和保守党在欧洲政策上自此出现了分歧。

  1988年11月30日,欧洲人权法庭认为英国的拘留制度违背了欧洲法律。这在英国国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人由此呼吁修改宪法。撒切尔夫人愤怒地作出了回应,她批评了欧洲人权法庭的裁决,还批评了比利时和爱尔兰拒绝引渡帕特里克·瑞安(Patrick Ryan)神父回英国接受指控的行为。她告诉公众:“我们应该谨慎地下判断,还要好好思考受害人和潜在受害人的人权。”

  在1989年6月欧共体峰会之前,财政大臣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和外务大臣杰弗里·豪(Geoffrey Howe)试图说服撒切尔夫人加入汇率机制,为欧元做准备,并废弃英镑的货币地位。他们以辞职为要挟,但是撒切尔夫人和财政顾问艾伦·沃尔特斯(Alan Walters)坚决反对这项提议,认为英镑应该能自由浮动,欧盟会员资格只会限制英国经济。最终劳森和豪都辞去了职务,撒切尔夫人仍然坚定地反对欧洲货币体系。

  1989年党魁竞选

  1989年,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的党魁地位受到另一位议员安东尼·麦尔男爵(Sir Anthony Meyer)的挑战。374名保守党党员中有314位把票投给了撒切尔夫人,麦尔得到了33票。撒切尔夫人对这个很满意,认为自己仍然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而麦尔也很高兴,认为自己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

  撒切尔夫人在1989年保守党党内选举中继续以压倒性优势连任领袖。同年,她出访美国再三表明对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行为(海湾战争)的抵制态度,向布什政府施压要求其出兵中东,同时英国政府也派兵以国际联军形式进行增援,帮助科威特击退伊拉克。

  尽管撒切尔夫人是二十世纪英国连任时间最长的首相,但其民众支持度颇低,位列战后首相的倒数第二位。1990年,由于英国通货膨胀抬头,经济衰退萌生,失业率居高不下等一系列现象出现,以及其坚定支持者(副首相)出于英镑是否接受欧盟货币统一的意见分歧而辞职,调查显示,果保守党换帅将会赢得选民更多支持等因素,最终撒切尔夫人于1990年11月22日宣布退出保守党内部选举并辞去首相职务。

  退位后撒切尔夫人继续担任国会议员,并成功支持梅杰获选从而继任首相之位,1992年才以66岁高龄从国会退休。但她仍然活跃于政坛,作为英国使节派驻和出访外国,并对历任首相人选给予支持及点评。

(本文来源:环球网 编辑:刘郸)
关键词:撒切尔夫人;1983年;1970年;1975年;1950年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