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 高波)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年,扶贫攻坚是十三五重头戏,因此“精准扶贫”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扶贫离不开金融支持,记者走访代表委员发现,发挥金融扶贫的带动效应,一能撬动资本向贫困人口流动,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难题;二能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繁荣经济;三能搞活市场,为金融机构释放巨大商机。
金融扶贫,究竟能在扶贫攻坚中发挥多大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辛喜玉形象的说:多一万元资金支持,就能多养一头牛,就能多带动一户贫困户脱贫。
可是,贷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全国人大代表辛喜玉,是丹江口市丹赵路办事处茅蜡坪村的致富带头人,她带动了周边很多贫困户一起脱贫。但在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贷款难的问题。“虽然我不是龙头企业,不是大型企业,我们对地方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我们贷个款,艰难得不得了。”
不只是辛喜玉,还有很多贫困户,在生产脱贫的过程中,遭遇贷款难。团风县总路咀镇双河口村党支部书记余水泉经常帮贫困户跑贷款,在他看来,银行也有银行的难处。“话这个银行的(钱)放出去,还要担心收不收的回来,收不回怎么办?这个大政策的实施,与实际操作的距离在这里。”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秀在调研中也发现,金融扶贫的最后一公里亟需打通。她呼吁,金融机构不但要有扶贫攻坚的责任感,更要敢于创新,开发更多更切合实际的金融产品。
刘锦秀代表认为,金融扶贫,对金融机构而言,不仅仅只意味着责任与“风险”,金融机构要看到其对产业发展的撬动作用,更要看到,全省590万贫困人口和众多参与扶贫攻坚的市场主体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与商机。
“我们带动这些贫困户以后,他把这个贫困的阶段过了,致富了。很简单,他当初在农行贷了款,开了卡,以后他有钱了会不会存在农行?另一方面对于保险来讲,也是他潜在的客户啊,市场啊。”
罗田县推行了“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在政府主导下,将多方力量聚成合力,又风险共担,能确保金融机构的每一分钱都能用到实处,并撬动出更大的效益。
基层金融机构对贫困户放贷时的担忧,一些地方也已经在探索新的解决办法。团风县扶贫办培训股长华凯介绍:“我们不是正在推行扶贫小额信贷么?首先要求我们对现在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根据他的家庭人员、经济现状、品德等各种条件进行评级,90分以上,可以贷十万元,评级以后我们还要发等级证,以后贫困户想发展的话,你可以直接凭等级证到银行去贷款。”
(作者: 编辑:王会)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