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枪连指导员给村民李大娘的借条。卢氏县党史办公室负责人李永安供图
10月14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河南站的记者们穿过热闹的集市,来到兰草红军小学。校园一隅,是红25军军部旧址。
军部陈设简陋,纸糊的窗户已十分破旧。踏入程子华的房间,挂着一件蓑衣和一顶斗笠,千疮百孔,破旧不堪。我霎时明白红军何以一次次克服险境,磐涅重生。
1934年,红25军再进卢氏,由于缺少粮食,手枪连的指导员便向村民李明山的母亲李大娘借“包谷五斗,食盐三斤”,立借条为证。
寒冬腊月,红25军的将士们着薄衣,披蓑衣,戴斗笠,去面对险象环生的生死长征,物资如此匮乏的他们却不舍得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扎根群众,红军战无不胜。根有多深,世界就有多大。
正是有严明的纪律,有对人民群众亲如一家的感情,有对人民群众秋毫无犯的高风亮节,红25军才把死亡之长征、绝望之长征变成希望之长征、胜利之长征。
漫步在热闹的红军小学校园中,朗朗的读书声萦绕耳畔,历史与现实在同一时空里交错。
“红军好,好红军,红军队伍爱人民;好红军,红军好,红军再来咱不跑;支援红军打胜仗,天下穷人的解放。”
昔日红军筹谋处,如今朗朗读书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