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学习动态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畅谈初心:只要组织需要,血可以一滴一滴流光

发布时间:2017-12-26 09:51:07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图为:12月15日,黄旭华在武汉江夏区的中船重工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朋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江卉

12月26日,停泊在中国海军博物馆的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迎来纪念日。

47年前的今天,“长征一号”正式下水。“我们的下水跟美国不一样,非常平稳。”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719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回忆:“那天特别冷,下水很成功,不过没有特别的庆祝仪式,大家很快投入到新工作中。”

黄旭华曾远离家乡和亲人,隐姓埋名30年,和同事们攻克一个个难题,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湖北日报今年7月10日一版刊发长篇通讯《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传奇人生》,记录他的感人事迹。前不久,黄旭华获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在京领奖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时为他让座(湖北日报11月18日一版报道)。

本月中旬,中央媒体纷至沓来,在汉集中采访挖掘黄旭华的感人事迹。

寻寻觅觅直到遇到中国共产党

12月15日,93岁的黄旭华走上讲台,面向中船重工武汉片区790多名党员干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生在旧中国,长在新中国,亲历了国家由弱变强的全过程。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有深切体会。”

黄旭华说,小时候,他想像父母一样,当一名乡医。小学毕业那年,抗战爆发,他一路从广东辗转到桂林,找不到一处安心读书的场所。“学医可以救人,但不能救国,曾有一度,我非常苦闷。”后来,他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的地下工作者。“我发现这个年轻政党所追求的,正是我所追求的。”

距离入党已经67年了,每当说起隐姓埋名的事,黄旭华都会引用自己转正思想汇报上的话:“列宁说过,如果组织需要我一次性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性把血流光;如果组织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黄旭华主动疏远与家乡亲人的联系,父亲、二哥相继重病去世,他也没有回去。“难道我一点心理活动都没有吗?”黄旭华说,“我忍住了!”

现在,黄旭华被媒体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总不接受,认为核潜艇研制是集体功劳。回顾这一生,他用“痴”和“乐”来形容,“一生痴迷于核潜艇事业,无怨无悔;研制核潜艇取得了成功,得到组织的肯定,很快乐。”

宣讲大会上,黄旭华重温入党誓词。“‘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不能忘记的初心!”

代代传承“总师”深潜成惯例

红色的激流,伴随着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一个人活着干什么?就是要忠诚于党和国家,忠诚于人民。”黄旭华的同事、70多岁的张德峰说。

在日寇的侵略中长大,张德峰体验过什么是亡国奴的滋味。上世纪60年代,他加入到黄旭华带领的核潜艇研制的队伍中,“让中华民族不再受欺凌,始终奔涌在心中”。“穿再好、吃再好,如果没有精神,一个民族就垮了。”张德峰说,每天晚上11点,办公室灯火辉煌,都是埋头苦干的人,“黄院士说的,敢做惊天动地的事、甘做默默无闻的人,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

曾经去杭州开会,按规定黄旭华可以坐软卧,他主动要求买硬卧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黄旭华可以享受更好的住房待遇,他也拒绝了,至今仍住在老房子里。

中船重工首席技术专家张锦岚是黄旭华院士之后的第三代科研人员。他记得1985年大学毕业来到所里时,被大家昂扬的精神面貌感染。那段时间,所里非常困难,但从同事们的工作状态中,看不到丝毫懈怠。

新员工见面会上,张锦岚第一次见到黄旭华。“眼下任务不多,千万不要浪费时间,要利用这个时机,多充实提高自己。”黄旭华叮嘱,“希望大家多看图纸,并结合实物,理解产品的设计和特点。”

点滴成长,代代传承。张锦岚体会到,没有奉献精神,没法做好核潜艇研制工作。很多试验需要在夜间完成,经常一做就是一个通宵。黄旭华曾作为第一代总设计师,参加深潜试验,在此之后,“总师”参加深潜成为惯例。

言传身教事业第一奉献第一

“您觉得自己有什么缺点?”12月上旬,中央媒体采访团来汉,有记者好奇地向“核潜艇之父”发问。

“我是个不称职的儿子、丈夫和父亲。”黄旭华说,“我的父母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工作,我也没有在他们身边尽孝;家里的事完全是我夫人操心,她是既当妈又当爹;多少次,我答应孩子带她们出去玩,都没有时间,我欠她们的非常多。”

对此,黄旭华的家人怎么看?

“作为丈夫,他绝对不称职;对待工作,他绝对称职。”夫人李世英说,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要无条件支持他,家里有困难就自己想办法。

“父亲是个好父亲,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的偶像。”大女儿黄燕妮今年60岁,因为出生在北京,父母为她取名“燕妮”,喻意“燕山下的小女孩”。

早年,她跟随父母走南闯北,还曾到工地搬砖、筛沙。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父亲所在的研究所工作。“父亲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黄燕妮说,“面对困难,父亲总是坚韧不拔,从来没有怨天尤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事业第一、奉献第一成为全家人崇尚的信念。”

12月14日,父亲接受中央媒体采访,小女儿黄峻现场聆听后,对母亲李世英感叹:“一辈子也没听父亲说过这么多话。”

的确,父亲太忙了,以至于从小到大只带她逛过一次公园。

即便陪伴极少,在黄峻眼中,父亲依然是称职的,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独立生活,如何面对人生”。

“印象中,父亲送我上学只有一次。”黄峻回忆,小学开学第一天,是父亲送去的;第二天,就是自己去。即便中考高考,父母也从未送过。

12岁那年,姐姐已成家,父母到外地出差一个多月,黄峻自己买菜、做饭,一个人看着一个家。“这种从小培养的自主生活能力,长大后便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自力更生,困难再大也想办法克服。“靠自己,不要靠别人。”黄峻把这一朴实家风也带到了自己的小家。

她说:“儿子上学,我也从未接送过。从汉口到武昌参加考试,无论刮风下雪,他都是自己坐公交车去。”

外公的言传身教,也影响着这个最小的外孙。从小学开始,他一直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今年被保送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