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总会写下影响深远的壮丽篇章。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安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未来发展提出“一大目标、五大任务”的要求,希望安徽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从现有层次的梯队中往上走,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
“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发展的殷切期盼,承载着一代代安徽人孜孜以求的光荣梦想。
敢于领跑,才能不负重托;善于领跑,才能闯出新路。
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今天的安徽正加速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跨越!
担当使命 擘画领跑“路线图”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安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只要以钉钉子精神干,再接再厉、不骄不躁、奋力拼搏,在中部崛起中前景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兴皖富民,强省之梦。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踏着中部崛起的节拍,江淮儿女开启了极不平凡的追梦征程。
2009年,安徽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十二五”时期,安徽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8%,生产总值从1.24万亿元增加到2.2万亿元;“十三五”开局之年,安徽实现生产总值2.4万亿元、增长8.7%,主要指标增幅好于预期、领先中部、快于全国。
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要论断,体现了对安徽省情与发展特征的深刻洞察,蕴含着对安徽未来与发展大势的战略前瞻。
“基础”如何打造成样板? “闯劲”怎么转化为动力? “优势”能否提升为胜势?
这是事关安徽长远发展的关键。
新常态下,区域发展格局正面临一场“大洗牌”。
面向未来,安徽是亦步亦趋随大流,还是敢闯敢试敢领跑?
领跑,不会轻而易举。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仍是安徽最大的省情。跟跑往往掉队,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还可能越拉越大。
领跑,不能盲目空谈。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谋划推出雄安新区等战略之举……安徽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天时,地利,人和。只有敢于领跑,安徽才有机会;只有善于领跑,安徽才有未来。
登高壮观天地间。从安徽向东看,上海、江苏、浙江正是领跑发展的标兵。
安徽勇闯领跑之路,必须向“东”对接,与标兵对标。
2016年10月7日,国庆长假尚未结束,安徽省党政代表团就踏上东行的飞驰高铁。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市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赴沪苏浙开展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学习考察。
上海自贸区、苏州工业园、杭州梦想小镇……4天里,安徽省党政代表团昼夜兼程,辗转多地,潜心向沪苏浙“取经”,探寻领跑发展的“密码”。
“苏浙沪成为引领者,就是因为始终树立登高望远的世界眼光”“就是因为始终发扬永不停步的创新精神”“就是因为始终砥砺敢闯敢试的胆识胸襟”“就是因为始终强化求贤若渴的用才意识”“就是因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就是因为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看得明白,想得深刻,归根结底要把学习考察成果转化为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思路举措,落实到推进五大发展的实际行动,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 ”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安徽新一轮大发展、大提升。
安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更加美好前景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其时已至,机不可失;其势已成,志在必得!
“五大发展闯出新路、全国方阵走在前列、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美好安徽开创新篇”。
2016年10月30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正式吹响勇闯领跑之路的嘹亮号角。
省委书记李锦斌指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就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安徽特色的发展之路。 ”
——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建成创新型“三个强省”;
——实施协调发展行动,加快建成城乡区域一体发展新体系;
——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加快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实施开放发展行动,加快建成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实施共享发展行动,加快建成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
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安徽行动”,是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安徽方案”,是深化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安徽宣言”。
乘势而上,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省第十次党代会对实施五大发展行动作出决策部署之后,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又审议通过《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这是安徽勇闯领跑之路的“路线图”,擘画了激荡人心的美好前景:今后5年,安徽经济主要指标增幅和质量效益要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全省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万亿元!
这是一代代安徽人的梦想之路,更是这一代安徽人的新长征路。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面对时代召唤,谁能一马当先?
事业兴旺,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安徽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认真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加快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实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一旦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就有了坚强保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安徽省委团结带领7000万江淮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敢于领跑闯新路,敢为人先争一流,向着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创新驱动 锻造领跑“主引擎”
——坚持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重大抓手,加快构建创新全链条竞争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徽作为科技大省,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上海第一,合肥第二! ”
今年1月10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正式举行。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我省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创建工作,奋力抢占全球量子信息技术战略制高点。
时光回到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观看安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他强调,安徽作为科技大省,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安徽人对此有着深刻的领悟。
省委书记李锦斌有两句名言:“创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差距,创新发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短板。”“小创新小发展,大创新大发展,不创新难发展。 ”
安徽大发展,必须大创新。安徽勇闯领跑之路的“先手棋”,正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2016年6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要求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为安徽早日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我省围绕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正在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新兴产业’全链条竞争优势。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原始创新就是源头活水。
2016年8月16日凌晨1时40分,我国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送入茫茫太空。这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墨子号”由中国科技大学主导研制成功,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担任首席科学家。
“我们希望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约50个粒子的相干操纵,在国际上率先实现 ‘量子称霸’。 ”潘建伟平缓的语调下,透着儒雅的霸气。
这是科学家的底气,也是安徽创新的底气。
过去一年,安徽贡献了不少“独步天下”的科技成果: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 “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顺利开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实现量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托卡马克装置世界首次实现分钟量级稳态高约束模运行,世界首款智能交互客服机器人研发应用……
科技创新,安徽领先。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九位、中部第一位。 2016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是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的另一有力佐证。
2016年,安徽共获授权发明专利15292件,居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同比增长36.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2.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一位。
科技创新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产业。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墙内开花墙外香”,曾是创新的难言之痛。
如今,安徽正有效解决这一“痛点”。最大的变化就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统计显示,安徽90.5%的研发活动、87.7%的研发机构、77.5%的研发人员、81.5%的研发经费、73.2%的授权专利、93.2%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均出自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2016年,安徽启动第二批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首批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加快构筑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高端引领、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
今年2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中美人工智能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报道,对科大讯飞的领先技术优势表示赞赏。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从智能语音到人工智能,科大讯飞已经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算法,正在形成代差级优势。
智能语音、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跻身国际国内一流水平。 2016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4%。 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5100亿元,增长26%,高于全省开发区工业增速13.5个百分点。
产品衍生为产业,单体集聚为基地,“盆景”成长为“风景”……创新已成为安徽发展最强劲的增长引擎。
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38.3亿元,增长14.4%,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51.9%提高到65.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723.6亿元,增长2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2.8%提高到24.2%。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安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正在加快锻造领跑的“主引擎”:
——到2018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验成果;
——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到2025年,建成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到2030年,建成科技强省,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创新驱动力大幅跃升,安徽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改革攻坚 激发领跑“动力源”
——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以一往无前的魄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县小岗村考察时指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实践一再证明,唯有改革领先,才能发展领跑。
2016年4月25日,站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原点小岗村,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发出“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的号召。
新一轮改革大潮奔涌,安徽如何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答案的关键,蕴含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之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坚持破字当头、敢于迎难而上,标注着安徽改革的鲜明特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过去一年,安徽对准经济运行的“病灶”,研究出台“1+8+4”政策体系,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完成煤炭967万吨、生铁和粗钢505万吨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2个月降至8个月,全年直接融资4386.2亿元、增长47.2%,全年减免税费702.4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205个、建成1529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更加稳固。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当下破解“三农”难题的主线。去年,安徽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大包干”带头人严付昌说:“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土地确权给我们吃了永久的‘定心丸’。”从“红手印”到“红证书”,千万农民吃上“定心丸”,必将进一步释放农村改革发展活力。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16年7月,我省正式启动“三变”改革试点,有效盘活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更好激活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改革发展培育示范样板。
同时,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全国率先出台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意见。截至2016年底,全省家庭农场超过5.4万个,居全国首位……在农村改革这一重大课题中,安徽再次挺立潮头,走在全国前列。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坚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是安徽改革的另一个鲜明特点。
政府的自我革命,犹如“壮士断腕”。 2016年11月30日,安徽正式公布实施省级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公共服务做“加法”,省级新增公共服务2505项,增幅135%;中介服务做 “减法”,取消、规范中介服务147项,精简42.7%。两个新型服务清单,在全国具有首创性,与此前实施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共同构成“3+2”清单制度体系,筑牢了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制度笼子。
改革是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红利。安徽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全面启动“五证合一”“先照后证”改革,企业登记由过去跑4个窗口、至少6趟,减少为跑1个窗口、最多2趟,办理时限由过去19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2016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61.9万户、增长28%,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19.4万户,较上年增长30%。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评价改革成效的一把尺子。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安徽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看病很方便。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市),天长市首创“县域医共体”模式,为探索破解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有益经验。这个模式既有效实现分级诊疗,又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予充分肯定。
“天长模式”引发全国媒体高度关注。这个现象级的改革样本,正是安徽医改的生动缩影。 2015年,安徽被纳入全国首批深化医改综合试点省。去年,安徽进一步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扩大县域医共体试点范围;在全国率先出台药品流通“两票制”……一系列举措,掐准了利益关键点,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6年7月21日,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来我省天长市考察医疗卫生改革项目情况。他认为,安徽探索的分级诊疗、县域医共体等模式,不仅在中国具有推广意义,而且为全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示范。
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有序开展,国资国企改革、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编制周转池”试点率先突破……围绕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安徽牵住改革“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形成了不少富有安徽特色的改革亮点。
以开放促改革,是改革的成功经验,也是安徽的领跑梦想。今年4月11日,一场“安徽旋风”席卷外交部“蓝厅”。以“开放的中国:锦绣安徽 迎客天下”为主题的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动在此隆重举行。
“内陆的安徽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开放的安徽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致辞中说。148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11个国际组织的驻华代表,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和外国驻华商协会代表,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等500余人齐聚一堂,聆听安徽故事,触摸安徽脉动,感受安徽魅力。
“皖”如仙境,“徽”常精彩。大美安徽引来无数点赞。截至4月18日中午12时,中央新闻网站安徽频道、商业网站、安徽省直网站等20余家网媒共发稿3万余篇(条),总阅读量突破3.5亿次。
过去一年,皖江8市纳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郑蒲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马鞍山综保区、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中德(芜湖)中小企业合作区获国家批准建设,江淮汽车与德国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成为安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一号工程”……
美好安徽,走向世界。安徽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战略,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正在成为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共建共享 构筑领跑“幸福路”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安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办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
“原来住的是茅草房、土坯房,条件好的住砖瓦房,我们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住上楼房……”沐浴着春日暖暖的阳光,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陈泽申享有房屋腾退、危房改造、扶贫、移民等各种补贴,春节前没掏一分钱就领到一套新房。此外,光伏扶贫每年有3000多元收入,去年养羊、茶叶等又增收大约1万元,陈泽申脱贫的步伐走得稳健有力。
陈泽申一辈子也不会忘记,2016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的场景。在他家的小院里,总书记与乡亲们亲切座谈,再三叮嘱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安徽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安徽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狠下“绣花功夫”,注重精准施策,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保兜底脱贫、健康脱贫……十大工程招招精准,打出了气势,更打出了成效。
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最大“穷根”,去年安徽在全国率先设定贫困人口医疗费用“351”兜底保障线,将89种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纳入保障范围,贫困病人在县、市、省级医院看病,个人负担分别不超过3000元、5000元、10000元。今年,又实施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即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以非常之举成非常之功。 2016年,安徽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实现97.1万贫困人口脱贫、1077个贫困村出列。在全国22个省区市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安徽是综合评价为“好”的8个省区市之一,排名第六,位列第一方阵,受到中央通报表扬。
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劲。今年,我省计划实现贫困人口脱贫90万人以上、贫困村出列1000个以上,确保再战再捷。安徽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也无易事。 2016年,安徽成功抗击长江流域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灾后修复和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展开,3.18万水毁住房群众全部搬进新居。
2007年以来,民生工程已成为安徽保障改善民生的金字品牌。 2016年,我省民生支出4626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83.7%,其中33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825.5亿元,较上年增长13.6%。 2017年,我省将投入940.2亿元,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项目“提标扩面”必将带来百姓福祉新提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全面推行“河长制”、巩固扩大生态补偿制度成果、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我省坚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着力实施“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程,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安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江淮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安徽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工程,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目前全省已有4个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6个提名城市这两年的测评综合成绩全部进入全国前30名。 4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安徽调研时对我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好人安徽多”。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好人”数量突破1000人的省份,安徽已连续9年位列 “中国好人榜”榜首。学雷锋志愿服务 “四个100”( 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先进典型活动评选中,安徽当选数位列全国第五位。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正在倾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文明高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16年,我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7所,完成100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安徽教育事业主要指标全面超越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中上行列和中部地区前列。
平安是福,稳定是本。我省全力推进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综治工作连续8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96%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2016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达95.09%,较2015年上升1.25个百分点,实现了“五连升”。
从大江南北到淮河两岸,一派政通人和、欣欣向荣景象。 “我看到这里基础建设迅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来自德国的沙汉康是一名高端汽车设计师,现供职于芜湖奇瑞汽车公司。他对安徽的观察,代表着许多外国人或外地人的看法。
2017年春运大数据显示,安徽成为春节“返乡”大省。与早年人口净外流的趋势不同,“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规模日益壮大。“家乡有平台,我为啥不回来?”在外打拼多年的界首市顾集镇农民张伟,去年毅然决定回乡创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已有33.3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实体14.36万个,带动169.7万人就业。
美好安徽,共建共享。每个江淮儿女都有梦想、讲担当、重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实干加巧干,幸福之花必将开遍江淮大地!
领跑,是有志者的目标,是奋斗者的宣言。
领跑之路,是转型跨越的发展之路,是活力迸发的创新之路,是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是共建共享的幸福之路。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站在新的起跑线上,7000万江淮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忠诚看齐的政治担当,以“三严三实”的优良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建设向总书记绝对看齐、让党中央绝对放心的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安徽日报特别报道组
执笔:吴林红 汪国梁
(作者: 编辑:高梦格)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