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别鸣 通讯员 田松 邢君成
第三届湖北艺术节,好戏连台,喝彩不断。如此精彩而丰富的艺术成果展示,得益于——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湖北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的意见》,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着眼“高原”攀“高峰”,推出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创作一批优秀艺术作品,传播荆楚文化,繁荣艺术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聚焦现实题材 坚持为民抒怀
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全省文化部门坚持紧扣时代脉搏,突出现实题材创作,积极实施舞台艺术精品、音乐、舞蹈和美术创作“四大工程”,先后承办了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等4个全国性文艺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积极抒写、深情演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实践。
近年来,全省共推出近300台(个)现实题材剧(节)目和一大批美术作品。话剧《董必武》、黄梅戏《槐花谣》、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阳新采茶戏《龙港秋夜》等讴歌我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丰功伟绩;京剧《在路上》、花鼓戏《乡月照人还》、话剧《天上草原》等讴歌祖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京剧《美丽人生》、歌剧《有爱才有家》、豫剧《穿心石》等讴歌人民勤劳善良、自强不息、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话剧《刘伦堂》、楚剧《犟妈》、南剧《初心》等讴歌平凡而又伟大的英模人物的奉献与大爱。
美术创作方面,从长江走来——湖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新中国美术家系列——湖北省国画作品北京展等大型美术展,周韶华“荆楚狂歌”系列画作、董继宁“江山万里行”中国画等美术作品,深情描绘饱含长江元素、荆楚文化的新篇章。
立足荆楚大地 弘扬中华文明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戏曲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现有京剧、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等32个戏曲种类。全省文化部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剧目生产和人才培养,加强湖北省京剧院、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和武汉汉剧院等重点戏曲院团建设,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层戏曲院团发展条件,强力推进湖北戏曲传承发展,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
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活动。重点组织做好戏曲进校园全省大中小学全覆盖工作,年均送戏下乡1万场以上,年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1万场,推动戏曲发展生态不断改善,剧种发展活力、剧目创作能力显著增强。
2017年举办的第三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我省全部32个戏曲种类首次以“全家福”形式集中展示在观众面前。京剧、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等主要剧种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湖北京剧在“京、津、沪、鄂”第一方阵地位不断加强;阳新采茶戏、文曲戏、随州花鼓戏等稀有剧种根基进一步巩固,湖北越调、荆河戏、梁山调等濒危剧种得到有效保护,展示出湖北戏曲底蕴的厚重和资源的丰富。
进行惠民展演 引领社会风尚
积极策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演出、湖北地方戏曲获奖剧目展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湖北省优秀剧目展演周、一年一届的全省专业艺术院团百团上山下乡巡回演出季等惠民演出活动。
全省院团和艺术工作者深入剧院礼堂、乡镇村落、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为民展演,年均完成演出2万余场,年均惠及百姓2000余万人次,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策划赴京举办“湖北优秀剧目北京行”、“新中国美术家系列——湖北省国画作品展”、“江山万里行”等活动,赴上海举办“湖北省优秀戏曲剧目展演周”和“神游东方”等活动,展示我省艺术创作最新成果,扩大影响。
培养艺术人才 促进薪火相传
艺术繁荣兴盛需要人才支撑。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创新举措,加强艺术人才培养。积极推荐23人入选文化部戏曲、美术人才计划,培养领军人才;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分别开办编导、舞美等高级人才培训班;实施舞台艺术、美术两个百人计划,培养优秀人才;连续举办10余个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人才培训班,轮训700余人次;支持资助全省14个剧种20多个戏曲院团招收900余名学员,大力培养后备人才。
近年来,我省共有2人获我国舞台表演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表演奖,6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3人入选文化部优秀专家,13人入围文化部“名家传戏”工程,省京剧院连续两年3个节目参加新年戏曲晚会演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作者: 编辑: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