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组
从苍茫宇宙俯瞰地球,长江、汉水交汇之湖北,大江东去,气势磅礴。
往历史深处深情回望,这里奔腾着楚人“敢为人先”的精神血脉,激荡着华夏生生不息的改革勇气。
1992年1月18日,阳光灿烂的冬日。一位拄着拐杖、目光坚毅的老人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武昌火车站站台上的29分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讲话掷地有声。
改革春潮涌动,九州风雷激荡,中国沧桑巨变。
湖北武汉,作为邓小平南方之行第一站,历史性地与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历史总是有它看似巧合却深刻自洽的逻辑——
2013年7月23日,湖北,武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在全面系统总结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改革规律,首次提出正确处理改革的五个重要关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怎么改”的问题,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时间走过五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阐发地,强烈的改革使命激励着湖北,强劲的改革动力驱动着湖北。
(一)“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指引前行之路的改革方法论
粗放的发展方式,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不均衡的区域发展,接近极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5年前,当“中国号”航船再度扬帆起航,继承的不仅是改革开放30多年高速发展的成果,还有累积下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更有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但今时今日怎么改,用什么理念思维、方法方式改,才能确保改革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让改革在全面深化中抵达新高度?“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改革攻坚克难的重大关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从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高度提出,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必须从纷繁复杂事物表象中,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总书记说,“改革的几个关系,在湖北讲,实际也是对全国讲。”
中国的伟大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改革的重大关头,无不依靠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破冰。
2012年的夏天,宜昌小溪塔村民杜爱国,小心翼翼地打开窗户,又使劲合上——
屋前这条黄柏河臭气熏天。曾经清澈甘甜的黄柏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随着上世纪90年代探明这里蕴藏巨大的磷矿储量,一家家矿场开始遍布沿线,黄柏河成了臭水河,对长江构成严重污染。摸着鼓起来的腰包,望着一河臭水,杜爱国们不知是对是错、何去何从。
2011年的一个秋夜,华中科技大学的缪向水教授彻夜难眠。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一项热特性检测技术,一旦应用可填补国内外产业上的空白,一旦投产有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现行科研体制摆在那里,自己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推动成果转化。更重要的是,那样做一旦自己从中获利,就可能遭遇不务正业的非议,甚至是有关部门的惩处。“光我手上的发明专利就有60多项,可不转化有什么用呢?最后都变成了废纸。”缪向水陷入痛苦。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正确处理改革的“五大关系”的论述,以一整套把握改革规律、把准改革脉搏的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以鲜明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提供了基本遵循。
正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五年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的任务基本完成,立柱架梁的框架基本确立,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大增强。
也正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推动下,各领域改革数量之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触及之深前所未有,“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作为改革方法论的提出之地,科学的改革理论为五年来湖北的改革实践定向导航,注入了强大智慧、勇气和动力。
省级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725项,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一步步向“放管服”的深度掘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林权、农垦改革,不断激活农村发展动力;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70项试验任务已启动160项,走在第三批7个自贸区前列……
五年来,湖北以动真碰硬的决心,激流勇进的魄力,壮士断腕的勇气,统筹兼顾的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啃了“硬骨头”、攻了“突破口”、增了“含金量”,荆楚大地展现出一派改革全面深化的壮丽图景。
第一个成立省级深改领导小组;第一个出台地方性法规《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第一个用“千里眼”随时随地监督司法;第一个把科研成果处置权交到科研者手中;第一个成立省级改革奖“湖北改革奖”……
五年来,湖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牢把握改革方法论的金钥匙,集中优势力量,主攻改革的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呈现出全面深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精彩纷呈的良好态势,一批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成功,一批改革试点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批体制创新的制度性成果次第推出。
完善重大改革项目领衔制,率先垂范、一领到底、抓出成效;建立改革联系点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沉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难题、解决矛盾;强化督查问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任务不落空……
五年来,湖北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各项改革部署,不讲条件,不搞变通,确保改革落地生根。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的实施意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的改革举措和十九大提出的改革新任务,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协同配合、压茬推进。
科学方法论指导下,“怎么办?”的一个个问号正在被拉直!
(二)冲破思想的冻土,才能迎来百花竞艳的春天;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才能奏出最强时代声音
——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
思想上的破冰,是改革行动的先导。思想的枷锁一旦打破,改革的源头活水就滚滚而来。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统一起来,正是我们推动改革再深入、再突破的基本遵循。
电视剧《老农民》中有个情节令人动容:土改时期,一个刚分到土地的农民趴在自家地里,含泪捧起一把泥土直接往嘴里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生产资料。
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始终是土地问题。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发端于土地,收获于土地,也不断在土地上捕捉深入推进的新契机。
听说要流转土地,沙洋县农民钟大宝立马翻脸,直接把前来劝说流转土地的人赶出门去。“地转出去了,到时候城里待不住,自己饿肚子不说,咋向先人交代?”
公安县探索土地流转,双河场村一老汉为人代种,投入几千元整饬农田。然而,田主打工不顺回来了,田不让租了。老汉欲哭无泪:我的投入怎么办?
大好的田地放在那里,农民不敢流转出去,种田大户和企业不敢流转进来,怎么办?
拉开中国40年改革大潮序幕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在21世纪遭遇新的梗阻。
青壮年进城,土地大量闲置,谁来种地,中国人的饭碗如何端在自己手里,成了严峻的时代之题。
土地合法自由流转,必须变所有权、承包权“两权分离”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民以食为天。荆楚大地,沃野千里,是中华鱼米之乡和重要粮仓。改不改?
改,土地问题涉及根本制度,搞不好,动摇了根本谁负责?
不改,土地资源闲置,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何谈起?农民、商人、企业有顾虑,地方领导干部也有顾虑。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到了涉险滩、啃硬骨头的阶段,类似的担忧、类似的问题越来越多。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看到了问题,知道了障碍,改革就是要解放思想闯、实事求是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升腾起来,一场新时代的农村土地变革,在荆楚大地萌生。
2007年,武汉市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开展系统的“三权分置”探索。随后,全省多地也开始尝试。
两年后,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应运而生,土地流转从此有了合法证书。
2012年,湖北省人大审议通过《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法规形式,提出“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概念。
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很快,全省54个县市建起70个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承包地流转面积达1800多万亩。
思想解放了,改革方向明确笃定,种田人的心,也定了。土地上的生产力,被再次激活。短短5年,湖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猛增至2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模经营面积1648.4万亩,位居全国第6。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农交所时,点赞湖北做法为“有益探索”。
2016年8月30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
发源于湖北的“三权分置”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这是继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又一重大土地制度创新。
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然而,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也必须遵从实事求是的原则。
湖北地理地貌多元,既有山地、丘陵,也有岗地、平原;秦巴山区与武陵山区不同,大别山区和江汉平原有异。甚至地理位置相近的地区,县与县的情况也不一样。
湖北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不能搞大呼隆、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在确保农地农民有、农业用的前提下,用活土地经营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互换、出租、抵押、入股、拍卖、托管……带着各地泥土味的模式“百花齐放”。
“沙洋模式”,让农民自愿互换经营权,实现承包地流转连片,“小块”变“大块”,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监利,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县。“女粮王”毕利霞以“五统一”方式,托管土地2万余亩,实现了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降低生产成本近300元。这是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结果。
什么模式适合当地实际,什么模式受欢迎,就采用什么模式。目前,全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970万亩,种植大户超过8万户,农民合作社达7万余家。广袤的湖北农村,展现出一片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搞清楚改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谁,解放思想的胆子就会更大、实事求是的步子就迈得更坚实。
奇葩证明、审批长征、公章旅行……被老百姓和市场主体诟病已久。
如何破解?有人说,各个部门流程必须到位,可各环节有周期性,马上办不现实。
有人说,各部门分工明细,不按章程办事,搞乱了套,上级部门追究起来谁担责?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初心”。思想的藩篱被打破,“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探索出现在武汉。
——“马上办”,让企业、群众办事即来即办、立等可取;
——“网上办”,让企业、群众办事少跑路、网上办结;
——“一次办”,让企业、群众一件事情一次办结。
早在20多年前,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对群众困难、要求,雷厉风行、迅速解决办理。武汉,就是以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时限最短、服务最优为目标,着力打造与国际先进城市无差异的行政审批服务环境。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武汉“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做法在全国推广。
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解放思想的勇气就会更大、实事求是的步子就迈得更坚实。
2014年7月初,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倡导“三证合一”。
当月15日,枝江市安福寺镇便民服务中心,就颁发了全国第一张“三证合一”的工商、税务、组织机构登记证书。
一花引来百花开。这项改革迅即推及整个宜昌市,继而引发全省实施27证整合的“多证合一”改革,企业注册登记审核流程大幅简化,证照办理期从最长48天压减到3天。
2015年5月22日,襄阳把分散在市直各部门的各项行政审批权全部划转到新组建的市行政审批局,“一枚公章管审批”。
2017年12月26日,湖北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初步实现全省“一张网”,老百姓办事无需再分别登录不同部门的网上办事入口,即可实现“一网通办”。
受益于“三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湖北省市场主体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如今,湖北每天新增2000多个市场主体,每60人就有一家企业,正逐步成为海内外企业和人才汇聚的洼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
把好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湖北进行了一系列实事求是的大胆改革——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湖北建立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河湖长的“河湖长制”,真正把长江生态保护放在压倒性位置。
面对教育部直属高校专利转化率不足5%的严峻现实,2012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科技成果转化“黄金十条”,创造性地规定:鼓励教授留职学生休学创业,成果转化收益70%归研发团队。
一时,喝彩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观望者有之,担忧者有之。“高校院所许多职务发明都有国家投入,化公为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谁来担责?”“教授都跑去开公司,谁来教书育人?学生都跑去创业,还要不要学习?”“成果躺在档案柜里,难道就是保值国有资产?成果造福社会,怎是资产流失?!”
思想解放的闸门打开,冰封的障碍开始突破。
通过光谷联交所公开挂牌转让,缪向水教授团队向武汉嘉仪通科技有限公司转让热特性检查技术,所获300万元大部分为团队所有。
不久,此技术转化为4款高科技产品,获得欧美等国家认可,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湖北的实践再次证明:“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改革突破”是改革新航程上的必然选择。
(三)改革,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奇兵突围
——既要整体推进,也要重点突破
改革进入深水区。新一轮改革是系统工程,不同领域、环节的关联、耦合、互动明显。把握大局、统筹协调,才能相互配合、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激发活力,才能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时下的中国,数百项重要改革全面推进。纵观历史,横看世界,力度、深度与广度,堪称空前。“十个指头都动作,相互配合,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69年前,毛泽东同志曾以“弹钢琴”为喻,要求干部学会统筹兼顾。“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2017年,落实党中央改革精神与决策部署,湖北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制定、出台改革方案17个,其中省级层面改革项目153项,描绘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湖北篇。
但是,整体推进不是齐头并进,更不是平均用力。古训有言: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必须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体推进的同时牵住“牛鼻子”,让改革棋局“一子落而满盘活”。
重点,是基于全局的重点。整体推进,着眼改革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而重点突破,侧重的是改革的紧迫性,是马前卒,要为改革探索撕开一道口子。
这个“牛鼻子”,对当下的湖北而言,就是在全面深改这盘大棋下,重点抓住经济体制、生态文明和开放型经济三大改革。
2016年,湖北启动重大改革项目省级领导“领衔制”,筛选出26项重大改革项目,由省委书记带头,“每个领导肩上有重大改革项目,每个重大改革项目有领导领衔”。
2017年,19名省领导再次领衔16个重大改革项目。
“领衔制”下,知责明责,各负其责。一名领导干部领衔,一个单位牵头抓总,一名改革办负责人跟踪服务,一批参与单位支持配合,一个智库(或若干名专家)配套支撑,“五个一”高效运行。
领衔,不是简单挂名。
敢于动奶酪,敢于伤筋骨。通过高位推进,“九龙治水”格局打破,汇聚成强大的改革合力。
湖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3个月,便取消、调整了194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全面推进网上审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通过制度的监管和约束,下沉,植根。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创新、创造,成为新常态中寄予厚望的发展动力之源。
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该以什么样的作为,履时之责、国之托?
2012年9月,武汉市发布《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意见》,内容十条。
石破天惊。
“开展国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1年内未实施转化的,在成果所有权不变更的前提下,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可自主实施成果转化。转化收益中至少70%归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所有。”它突破了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的限制,更是突破了对科研成果“国有产权”的禁锢。
“十条”新政,今天人们读起来,依然为其突破性所震撼。
“允许和鼓励在汉高校、科研院所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留岗创业,根据创业情况保留其原聘专业技术岗位等级3-8年,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创业所得归个人所有。”
“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双向兼职。”
“鼓励在汉高校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到孵化器创业的学生,创业时间可按照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创业之后可重返原校完成学业。”
“黄金十条、条条管用。”很快,十条意见被称为“黄金十条”,火遍全国。
改革,改出更鲜明的湖北力量。
不管是整体推进还是重点突破,都既需要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也需要改革的智慧和技巧。
在一些重大改革领域,既要作出整体推进的部署,又要选准重点,鲜明提出改革的先手棋是什么、“当头炮”打哪里。
在政策起草者之一、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看来,武汉的选择,在于透析大局、选准了突破口。
创新发展是一场关系整体和全局的变革。但地域不同、资源不同、优势不同,创新的突破口也会各有不同。深圳以企业为引领的市场化创新、杭州以互联网为特色的新经济创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都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创新湖北的突破口在哪里?
科教资源,湖北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各类研发机构2158个,科技人员37.8万人,普通高校128所,在校大学生153万人。这一优势,令全国许多省市羡慕。
然而,优势并不一定是生产力。
一头,创新驱动助推经济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另一头,坐拥丰富科技资源的高校院所,却仍有大量科技成果走不出象牙塔。
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主要矛盾摆在眼前,要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怎么突破?谁敢突破?
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给人“松绑”,把科技人员从后顾之忧里解放出来,投身经济主战场;给成果“松绑”,让科技人员共享收益,解决科技人员的动力问题!
这才有了“黄金十条”。
勇敢者,来吃螃蟹了。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骆清铭,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简称MOST)。通过MOST扫描、探测大脑,绘制出高分辨率脑神经图谱,分辨精度达到一根头发丝粗细的1/60,大脑神经结构和血管分布一览无余,成为人类探测“大脑是怎样运作的”最新利器。
抱着大胆一试的闯劲,骆清铭团队将MOST专利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作价1000万元出让,成为“黄金十条”挂牌第一单。
2015年,光谷,武汉未来科技城。纸上的MOST,终于转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科技设备。
2017年,转化这一成果的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营收突破3000万元。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武汉“黄金十条”引起国家层面关注,派出专题调研组来武汉。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十八条、四十三条对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进行修改,将相关权利下放给单位。
2013年12月,湖北省出台《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省版“黄金十条”力度更大,成果转化收益最高99%可归个人和团队,开全国先河。
2017年,武汉“黄金十条”5周年之时,东湖高新区再推“新黄金十条”,将改革重点瞄准更为敏感的“所有权”问题,提出教师可与高校共享职务成果所有权。这是湖北在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方面的更深探索。
截至2017年底,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已累计组织推进4012项科技成果在省内转移转化。
从改革全局来看,重点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
一组数据发人深思。
2017的岁末,号称美国史上最大税改方案公布,企业所得税率从35%降至20%。
不止是美国。雄心勃勃推出减税计划的还有英国、印度等国家。
减税的背后,是以国际税收竞争,驱动资本、技术等流动性生产要素,从高税国流向低税国的国家行动。
中国,棋先一招。
2011年,中国试点“营改增”,两年后推向全国。助力实体经济,推进转型发展,这是中国近年来最大的减税举措。
精心、精细,解难点、破痛点,湖北推进“营改增”不落一企。
2017年,湖北“营改增”为企业减税319亿元。而仅省国税部门落实国务院6项减税政策,就减免税收954.7亿元,占湖北全年国税收入近1/3。
减税“一子落”,激发经济发展“满盘活”。
2017年,全省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由上年57.6万户,增至64.5万户,增幅达12%。平均每个月新增5728户。
税收红利引发“化学效应”,市场主体蓄能增效,竞争力提升。2017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第三产业国税收入同比增长36.5%,全年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增长20.2%。
营改增减税,看似在过去几年让国家税收失去了近2万亿元,却让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打开了社会总财富更大的增长空间。“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既要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这是弥足珍贵的中国经验,更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重要指引。
(四)运筹帷幄,方可决胜千里;摸着石头过河,推动改革由点及面、串点成线、积厚成势
——既要顶层设计,也要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革命的成功、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摸着石头过河,也得益于将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推广于全国的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立足全局统筹谋划和统筹协调,也需要调动地方、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全局性的改革探索新路,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统一。
2013年11月,北京。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令”。
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成为检验是否真抓改革、是否能改革成功的试金石。
真刀真枪打破利益藩篱,一锤一锤去掉部门权力!
武昌水果湖,省委1号会议室。过去的4年多,每一项改革议题都在这里“三堂会审”。
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1600多个日日夜夜,17次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省“四大家”领导汇聚一堂,逐项审议每一个改革项目。
省深改组细化设置了23个专项领导小组,作为指挥改革战役的“一线作战部”。每个小组由省领导担任小组长,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的专项责任。
不讲条件,不搞变通,省深改组每年制定改革工作要点,倒排工期,绘制路线图,统筹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的改革举措和十九大提出的新改革任务。
落实,落实,还是落实!
落实,体现在统筹调度,体现在谋定后动、蹄急步稳,体现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围绕“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战略,针对制约湖北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紧扣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我省共推出省级层面改革项目915项。
就“一把手”抓改革情况进行拉网式专题督察督办,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置,分别下达任务预告书、进度预警书、督察意见书和问责认定书……
落实中央顶层设计,全省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次第开花的良好态势,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进一步确立,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49岁的利川市农民吴明安牵涉一起“牛官司”,见证了司法改革的进程。
2017年3月、4月,他两次将保险公司已经理赔并深埋的死牛,从土里掘出售卖。当地检察院发现后启动监督程序,并立案审查。
由检察机关提起、法院判决支持惩罚性赔偿的食品安全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全国尚属首例。
食品安全案件侵害对象不特定,如何找到适格主体提起民事诉讼?利川市检察院别出心裁,以登报公告方式寻找适格主体,实现了程序正义。
没有现成判例参考,主审法官深研细读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对吴明安等3人作出了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期2年执行)、赔偿4.89万元、责令其向全市人民道歉的判决,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湖北,中央深改组确定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13个试点省份之一。
利川在“牛官司”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受到中央的关注和肯定。今年年初,此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公益诉讼十大案例在全国推广。
改革,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改革开放之初,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邓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
改革开放的第一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摸”出来的。
实践证明,摸着石头过河富有中国智慧、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
2016年,我省出台全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这是我省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审议时间最长的一部法规。没有上位法,没有其他地方立法。湖北的探索格外慎重,各界人士的立法座谈会开了上百个,最后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把自然资源作为资产进行离任审计,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2014年以来,武汉探索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水环境应急监测车等对土地、森林、湖泊进行检查,目前已问责了20多名干部,免职了8名干部。
摸着石头过河不是权宜之计,不是阶段性举措,而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遵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摸着石头过河,更多地体现为在顶层设计框架下的试点先行。
案情类似,这家法院判1年,那家法院判3年。“同案不同判”一直为老百姓诟病,怎么破?
作为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我省率先出台《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统一量刑的适用标准,明确方法步骤,规范刑罚自由裁量权。实施以来,上诉率、改判发回率、申诉信访率明显下降,该《细则》被最高人民法院转发各地参照。
我省承担了包括司法体制改革在内的138项国家级试点。省委强调,中央试点是抓落实的重点,对于顶层设计明确的试点,不打折扣抓落地;对于授权探索的试点,不等不靠抓推进。
试点,既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的“撞击反射”,能够有效激发基层首创精神,推动改革由点及面、串点成线、积厚成势。
所谓“撞击反射”,就是试错后的调整。改革本身就是个试错的过程,如果不允许犯错,就等于不要改革。试点的价值在于,以最小的代价进行试错,又以最高的效率将试错的成果铺开。
同样是这两项改革——
作为司法体制改革基础的员额制改革,我省8000多名法官精减到5000人,难啃的硬骨头!试点中,围绕过渡期入额法官占比问题,起初确定的思路是由高到低,逐步淘汰不合格的法官。实践中,这一思路难以适应“谁审判谁负责”对法官的素质要求。很快,方案调整为由低到高,逐步吸收符合条件的法官入额。
武汉“黄金十条”第五条提出,对符合国家创新基金申报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30万元资金支持,每年支持200家。政策推进中,国家创新基金支持方式改为主要向基金调整。最终,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叫停了此项政策,用创新券取代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试错,其实也是“试对”。进入“深水区”的改革,一方面是阻力增大、风险增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确定性更大,要找到破题的办法,更需要敢于试错的勇气。
在试错中“摸着石头过河”,我省着力清理省级试点,严格规范省内自主试点。5年来,纪检派驻机构、干部履职尽责、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等100多项试点顺利推进,大部分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
翻开湖北改革的总体方案,一个个鼓励探索创新的试点改革扑面而来。
在宜昌、武汉运行工商登记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
在长投实业、武汉建工等国有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
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扩大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试点;
……
德国特利尔大学东亚太平洋研究所的韩博天教授认为,通过试验制定政策的方式是中国独具特色的经验,这种中央和地方互动中,地方的创新精神被有机地融合到中央主导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提高了中国政府整体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反地,没有摸石头的经验,顶层设计不接地气,设计出来的方案只是空中楼阁;没有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和经验不仅无法制度化,而且容易在内耗中使改革的绩效相互抵消。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的引导下摸着石头过河。
这是改革的逻辑,更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五)再难,也要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从楚人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到湖北秭归人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楚人的“筚路蓝缕”,到辛亥武昌起义的“敢为天下先”,湖北人“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早已生动演绎。
胆子要大,体现在更多的改革担当。
去年开始,在宜昌,一场“刀刀见血”的“生态革命”率先在全国打响。
离长江仅50米处的宜昌市田田化工厂区内,专业拆除施工队对300多台、总估值近2亿元的生产装置进行拆除。望着已经倒地、正被切割的反应塔,公司总经理李先荣心里五味杂陈。
47年前,他与工人们在这里兴建年产碳酸氢氨30万吨、甲醇2万吨的化工厂,但现在,他身负主体之责,监督破拆这个眼下每年仍可赚2000万利润的工厂。
沿着滚滚的长江,像田田化工这样,还有25家化工企业在2017年先后关闭。其中,不少企业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
人们都说,宜昌做了件冒险的事。
冒险在于——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与另一个副中心襄阳共同肩负着全省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的重任。面对区域竞争的激烈格局,此次拿占当地工业经济总量1/3的化工产业“开刀”,需要多大的勇气?
冒险在于——沿江化工企业中,有中国排名居前的磷化工、上市公司、利税大户。一旦这些企业经营出现大起大落,涉及成千上万股民和资本市场,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冒险在于——湖北省磷矿储量排全国前三位,宜昌磷矿资源储量居全省之首,长期以来,化工产业为政府贡献了分量极重的财税收入,解决了大量就业。从原料到化学品的粗放发展方式,让企业“躺着挣钱”,也给政府轻松地缴了税。要想斩断各级政府对化工产业的思想依赖、情感依赖和发展依赖,谈何容易?
虽然田田化工眼下每年有2000万元利润,但李先荣心知肚明,与宜昌市区鳞次栉比的高楼隔江而望,这里每年要燃烧20万吨煤,排污在所难免,万一出现意外事件,污染更不堪设想。
湖北,生态责任特殊。
长江岸线,湖北最长;南水北调,湖北是水源地。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面对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加法与减法、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湖北决定拿出更多的改革担当。
“作为确保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中央、省委一以贯之的新发展理念,给了宜昌市委市政府“底气”和“定力”。
2017年前11月,这场“断腕之举”,导致当地财政收入增幅回落,支出增多。
不是没有压力,但为了还长江一江清水,这个腕必须断!面对“化工围江”带来的种种严重后果,这个“冒险”的事,宜昌市委市政府铁了心要做下去。
如果没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怎么能“任你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胆子要大,体现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诚如波澜壮阔的长江,发生在岸边的故事也时常惊心动魄。
港口城市黄石,散、小、乱的违建码头一度占用了大量优良岸线,扰乱了流通市场,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危及防洪安全。十几年来,一直陷入“整治-反弹-整治”的怪圈。
疯狂的“黑码头”为何屡打不竭?有政府、部门的“小九九”:拆了码头,企业受影响,地方GDP掉了怎么办?有“沙霸”“石霸”的“抖狠”:谁敢让我们没有活路,我们就让谁没有活路!更有老百姓的“营生”:家住长江边,我们靠水吃水,关掉了靠什么生活?
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谁敢动?谁敢碰?
期间,打招呼的,说情的,不时试探着改革推进者的勇气。但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
断水断电、拆除机具、清除沙堆……没有“心慈手软”,不搞“特殊关照”,从黄石、武汉到全省,半年,367座非法码头被啃掉。
沿江走走,昔日满目疮痍的长江岸线逐步恢复生机,干净和宁静重回沿江市民生活。
如果怕狼怕虎,怕捅马蜂窝,怕当出头鸟,怕碰“潜规则”,怕破“老规矩”,发生在长江边的这些故事,怎么能上演圆满剧情!
步子要稳,考验我们的改革耐心。
改革要有胆子,却并非蛮干,也不能有“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恣意行动。胆子大,靠的是信念、勇气,步子稳取决于谋略、智慧。既要“疾”字当头,又要“稳”字压阵;既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
回到宜昌的“清零行动”。
从最初的严禁布局化工企业,到目前的所有化工企业“清零”;从最初的“减增量”,到现在的“灭存量”,宜昌市委市政府的认识逐渐深化,部署稳步推进。
从科学界定企业类型,到分类明确出路,化工企业“清零”不是简单的一关了之,而是腾笼换鸟,涅槃重生。包括子公司田田化工在内,投资100亿元的搬迁改造项目,已经成为湖北三宁化工产业转型的新时代工程。
从“退”到“进”,退的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落后化工产能,进的是集聚发展的高水平精细化工园区、迈向中高端的化工产业;损失的是追求规模和速度的GDP,补上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等高颜值的增长后劲。
化工产业凤凰涅槃的同时,宜昌产业格局悄然变化。2017年,化工产值占工业比重由上年的30.6%下降到19.8%,“高品位”的精细化工占化工产值比重提高到20.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提高到18%。
从制定近期远期目标,到倒排时间表、列出路线图,整个“清零”战役有章法,有节奏——
2018年底以前,全面完成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工作;2019年底以前,长江及其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化工企业装置坚决依法关停或搬离;2020年底以前,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原则上“清零”,不再新上任何工业企业。
稳扎稳打,才使得改革“波澜不惊”。老百姓得知身边的化工厂要搬走,纷纷叫好。企业得知搬迁乃大势所趋,也从被动为之变成“早破早立”。
每一步,都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北上广深这些强劲的竞争对手,湖北拿什么吸引人才?
曾支农是湖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长期以来,留学生回乡创业的种种艰辛,被他看在眼里:“人自为战”艰苦创业难以形成产业链;对国内政策规定、特别是对金融领域不熟悉,较难对接资本市场。
曾支农想,破解其中的融资难,是否可以借助四板市场,为海归创业人员量身打造“海创板”?
“现在三板都有不少僵尸股,何况四板?”“四板市场中介机构鱼目混珠,如何规范?”对于从未听说过的“海创板”,质疑声不绝于耳。
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省政府金融办、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大开绿灯,“海创板”只用一年就“出生”了,首批挂牌30家企业,成为湖北首创、中国唯一。张江高科、光大金控、深圳前海、东京证交所、多伦多交易所等海内外相关知名投融资机构前来洽谈合作。
想天下人未想、做天下人未做,才能引领改变时代的洪流。如果没有从一个个像“海创板”这样的小处着手,哪里能汇成改革的巨浪?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一锤接一锤,一棒接一棒,一系列改革激发着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湖北自贸区推出十项出入境便利措施,来鄂工作、学习、洽谈、团聚的外籍华人可申请长期居留或多次往返签证,给外籍华人出入境及停居留提供最大便利。
东湖高新区在全国首次提出设立“科技悬赏奖”,全球招标,同一个课题,可多个团队同时竞争,按照项目实施金额的40%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
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显示,武汉城市人才净流入比已超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对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敢出招,善出招,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克服,做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既要“疾”字当头,又要“稳”字压阵;既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使改革大业一步一步推进、一步一步突破。
(六)力度不能小,改革不是修修补补;速度不能慢,保持持续发展仍旧是必然要求。须让改革的红利惠及百姓,发展的结果造福群众
——实现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这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改革是发展稳定的动力,停不得。
2018年3月2日。中国两大钢铁企业武钢、宝钢重组后,挂牌成立的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迎来周岁生日。
一年虽短,变化振奋人心。
武钢有限的报表上,2017年大幅盈利,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核心经济技术指标持续刷新,76%优于2016年实绩,37%优于历史最佳水平;全年实现成本压降30亿元;停涨多年后,工人收入明显增加……
武钢宝钢重组,被誉为我国大型国企重组的典型范例。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改革的波澜壮阔,亦是艰辛的涅槃之路。
2016年12月1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揭牌,宝钢武钢联合重组。一个继往开来的崭新征程,随着“全球第二大钢铁航母”的诞生,开启了。
彼时,距1958年投产,武钢已经走过58个年头。
承载了新中国钢铁强国的梦想,武钢在中国钢铁业发展史上深深烙下印记;武钢的发展史,展现了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
然而,在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渐渐暴露——供大于求、产业集中度分散、经营效益低。
矛盾在2015年达到顶峰。这一年,寒冬笼罩钢铁全行业,一吨钢利润不及一瓶矿泉水;钢铁巨人武钢在虚胖中不堪重负,亏损75亿元。
武钢,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历史的演进昭示,能否在关键节点抓住战略机遇,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要求湖北“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位列“四个着力”首位。
2016年6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果敢决策和坚强领导下,宝钢武钢启动联合重组,拉开了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幕。
改革难,难在向自己开刀。武钢,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
去产能首当其冲。哪些工人会失去工作?分流职工如何安置?降成本任务又如何完成?
从2015年开始,武钢集团开始去产能,多种途径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即将退休的,可以离岗等待退休;部分职工转岗到集团多元产业或本地其他企业。
短短两年,5万人经妥善安置,进入非钢产业或实现社会化转岗。
运输部是武钢的第一个试点,在岗的2407位职工中有700多人要离开。
“要走的那些人都比我年纪大,他们都是30多年工龄,大部分是我师傅。很难啊,但是没办法,国家要改革,企业要生存啊!”原武钢运输部原料站党支部书记陈新回忆这段经历,几度哽咽。
减员第一步就是尽快确定离岗职工补贴。经过反复测算,运输部提出,除“五险一金”外,至少要保证离岗职工每人每月拿到2000元,比公司的预期高了500元。企业要改革,职工的权益需要保障。方案很快通过了。
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这是改革浪潮滚滚前行的宝贵经验。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在武钢有限的办公楼里,世界钢厂地图赫然悬于墙上,全球钢厂分布一目了然。
今天,武钢已习惯用全球视野来标注自己的方位。作为央企联合重组的标杆,宝武集团承载起打造“全球钢铁行业引领者”的历史使命。
2017年,从管理架构到机构设置,从业务条线到流程制度,从总部机关到生产一线,武钢有限公司拉开改革大幕。力度之强、涉及之广,在青山这片钢铁热土60年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按照“一厂对一厂”的模式,与宝山基地全面对接、深入对标,奋起直追。炼铁厂实现“降成本2.0版本”,条材厂吨钢成本再降100元,冷轧厂彩涂、电镀锌项目接连重获新生。
制造、研发、采购、营销、财务、信息化协同取得重大突破,快赢项目效益显著。
过去,武钢特硅铁采购价格比宝钢贵出很多,协同采购后,硅铁采购实现与宝山基地同质同价,全年降成本创效5624万元。
科研技术的丰富,是宝武联合创新最直观的体现。
2015年,亏损75亿元;2016年,微利3亿多元;2017年,大幅盈利……
武钢实践印证: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慢不得。解决发展不够这个最大实际,归根到底是向改革要动力。
重组过程中,武钢去产能442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全部去产能任务。
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社会发展凸显的最突出矛盾入手推动改革,就能在稳定的环境中促进发展。
行走洪湖,碧波荡漾,湖鸟纷飞。
两年前,这里还是竹篙成排,围网密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一组数字触目惊心:围网养殖顶峰时达到37.7万亩,占洪湖71%。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9月,洪湖生态保护迎来历史性时刻——启动新一轮“大拆围”。
揭开此轮“退渔还湖”序幕,是在2016年7月14日。
清晨一声炮响后,湖北第二大湖泊梁子湖与牛山湖之间的隔堤被炸开,“分别”37年后,牛山湖重新回到梁子湖怀抱,梁子湖永久性退垸还湖、退渔还湖。
这是当年应对梁子湖流域严峻防洪形势的应急之举,更是提升湖泊水质、修复湖泊生态,还湖于历史、还湖于未来的谋远之举。
汛后,湖北推动全面“退垸还湖”,洪湖、长湖、斧头湖、汈汊湖的45个圩垸永久退垸(田、渔)还湖。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武汉电信营房村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曾拥有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的数千台服务器,然而,2014年至2016年间,七成服务器陆续外迁到湖南、江西等周边省份。原因是湖北电费太高。
服务器外迁让人痛心,也是一个严肃提醒——
优化市场环境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只打小算盘,不顾大局;必须坚决破除部门利益束缚,进一步为企业“松绑”。
湖北迅速对互联网企业用电实行价格支持,电价“洼地效应”显现,一批互联网企业着手将服务器资源回迁省内,云端经济欣欣向荣。
2016年、2017年,湖北出台降成本“25条”“32条”,连续洒下两轮“红包雨”,累计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
削减部门、行业、地方利益绝不手软。湖北,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冒”不得。放眼世界风云,政局动荡、社会动乱,让许多国家失去发展机遇,人民陷入深重灾难。
保持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获得现实基础。这是历史与实践给我们的深刻结论。
武钢人不会忘记,2016年那个冬天,惊愕、观望、忧虑、抱怨、质疑、抵触……各种情绪交织。
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
武钢——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宝钢——改革开放后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两家超大型企业强强联合,文化不同、管理有异,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共和国钢铁长子”,一直是武钢人、湖北人的荣光与骄傲。毛主席曾登上武钢一号高炉炉台,观看新中国炼出第一炉铁水。
“被作为‘徒弟’的宝钢吸收合并,情感上受不了。”挥之不去的武钢情结,萦绕在不少干部职工心头。
每一步,都需以心换心——
解开心结,须尊重情结。
重组后的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的日子,厂门上的公司铭牌、办公楼前的司旗和LOGO换了,但厂门和工作服并没有同步更换。
“老同志对武钢很有感情,要给时间慢慢去接受。”武钢有限党群部余明程说。2017年下半年,公司开始大幅盈利,看得见的效益,触得到的改变,打消了抵触和疑虑,换厂门、换新装顺理成章。
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
一个由“首日计划”“百日计划”“年度计划”“三年计划”构成的整合方案,经过反复调研、缜密论证后出炉,科学制定改革时间表、路线图。
很快,一场声势浩大的形势任务教育,在武钢有限自上而下推开。
一批批管理、生产、技术人员到宝山基地对标学习。“服气”“徒弟已经把曾经的师傅远远甩在身后了”……几圈走下来,反对的声音少了,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改革蹄疾步稳。
不到半年,武钢有限就波澜不惊地完成了机构重构、人事改革、人力资源优化、职能职责调整、各类供应商优化整合等一系列重大改革。
改革,必须回应人民期待,将改革红利体现在百姓切身利益上。
洪湖“大拆围”中,洪湖市1000多名干部,组成40多个工作专班,不管天晴下雨,还是风寒浪高,每天都开船下湖,宣传政策。
洪湖有上千户专业渔民,甚至几代人以船为家。离湖,他们有着太多的眷恋;上岸,意味着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工作队到“钉子户”老朱家20多次都吃了闭门羹,得知老朱嫁女儿,每人自掏腰包送500元“赶人情”,老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终于“犟”不住了。
引导渔民上岸,地方政府在补贴政策上用心。为他们提供的安置小区有十多处,通过争取政策帮扶,基本实现所有上岸渔民零负担购房。
“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舍不得。可为了洪湖的未来,这一步怎么都得走!”渔民丁传友说。
浩渺洪湖上,又见白鹭飞,再现浪打浪。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发展的目的、稳定的基石,没有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积极参与,什么事也办不成,办什么也没有意义。
宜昌化工“清零”行动战,关停搬迁,大量下岗职工面临经济补偿和就业安置,若处理不好,容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千万级纳税户田田化工拆除,400多名职工何去何从?宜昌市政府投入2600余万元,用于职工退休金、养老保险等;组织6期转岗培训、8场次专项社会招聘,帮助职工就业创业,所有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香溪化工关停,让路长江大保护。公司组织5次员工大会,讲政策,说出路;车间会、班组会层层宣传,化解思想疙瘩;启动员工转岗培训,员工全部在楚星化工园区转岗再就业。从抗拒到接受,再到主动融入转型大潮,公司员工邓清华说:“踏上新岗位,环保意识和高新技术是我们的新课题。”
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出发点,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融洽、协调共进,弹好和谐曲。
(七)“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拿什么献礼光荣与梦想的40载岁月?历史正期待我们新的改革答卷。
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新时代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改革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在重要时间节点上回望历史、汲取经验,就是拥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最好姿态。
——改革,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对于迈入新时代的中国,既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更有深远的未来昭示。
一位外国观察家曾这样形容: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正是从那一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变革。正是从那一年起,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40年前,“杀出一条血路来”豪迈发令如一声春雷,激荡起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
40年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宣示,成为改革再出发的响亮号角。
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之时,邓小平大声疾呼:“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改革开放走过40年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40年风雷激荡,40年岁月峥嵘。从1978年出发,中国不仅以200多倍的经济增长带来“史诗般的进步”,更激发了蕴藏于社会中的巨大活力,让无数人的梦想成为可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走向市场,从贫困走向小康,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再造,从发展方式的重塑到制度文明的涵养,是改革开放唤醒了这个古老的国度,让中国的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证明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40年,改革不惑,不惑而心定。中国40年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再出发,我们的改革定力、历史经验、理论创新、制度建设、实践方略也都进入了新境界。
在“为什么改”上,认识更加深刻:“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在“往哪儿改”上,目标更加明确: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在“为谁而改”上,指向更加清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在“怎么改”上,方法更加科学:“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在“如何改到位”上,意志更加坚决:“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全新的时代方位,标注更高起点的改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发出新的改革动员令。
新阶段,意味着新的改革任务。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重大论断。钱包鼓了,对分配公平的关注就更集中了;有学上了,对“上好学”的教育资源均衡诉求就更多了;能自由流动了,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呼声就更迫切了……如果说40年前的改革对象,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其价值取向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那今天的改革则是面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阶段,意味着更复杂的改革语境。
改革越在深水区前行,“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改革越在深水区前行,越容易出现前人未曾涉足的“无人区”,改革路径没有样本、改革效果难以预知;改革越在深水区前行,越会遭遇抓落实的“中梗阻”,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改革“打滑”、改革“空转”依然存在,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改革懈怠症、改革疲劳症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是改革路上必须斩除的拦路虎。
新阶段,意味着更加激烈的改革竞赛。
环顾当今世界,各国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谋超越的竞赛悄然铺开;与之相伴,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贫富分化、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问题层出不穷,亟须深层次解决方案。身处全球改革浪潮中,谁勇于担当、率先突破、深化改革,谁就能把握发展先机,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的时代方位,标注新的改革起点,提出新的改革使命。
——意气风发的改革历程,启示湖北今天的改革作为。
古希腊诗人维吉尔曾说,我们头顶上那广袤的事物,是“世代承袭”的。在湖北这篇希望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改革创新基因,一直流淌在荆楚儿女的血液当中,凝结为荆楚人民的精神标识和荆楚文化的优秀特质。
这种基因,从悠远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来。
“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从“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薪火相传,积淀为楚文化的“根”和“魂”。“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先发”,武昌城头辛亥革命的枪声,击碎了绵延2000年的封建王朝,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这种基因,从开风气之先的时代洪流中来。
1979年,103位武汉人摆摊汉正街,掀开了中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广为流传;
1981年,应城农民杨小运向国家超卖万斤粮求购“永久”牌自行车,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1983年,以武汉大学教授李崇淮提出“两通起飞”为突破口,武汉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会城市;
1984年,武汉在全国第一个聘任外国专家担任国企厂长,被国外评论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进程中“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
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一幕幕令人心潮澎湃的改革图景从未远去,它把先行者的勇气、探路者的魄力刻进湖北发展的年轮,无比生动地启示我们:改革走在前列,发展就走在前列;改革越蓬勃,前景就越开阔。
——新的“改革时间”已经开启,历史期待我们这代人的作为。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再次视察湖北、考察长江,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
党中央在湖北设立自贸区,湖北肩负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时代使命,全面深化改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改革潮涌,风帆高悬。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今天的湖北,高擎改革的旗帜,以更广的改革领域、更实的改革举措、更大的改革力度,让改革开放的宏伟道路在我们脚下延伸。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让我们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在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新长征路上劈波斩浪、攻坚克难。
让我们从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中汲取力量,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无限荣光。
(报道组成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韩炜林、李琼、刘娜、李思辉、李墨、廖志慧、吴文娟)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