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红卫乐明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是农业大国,2007年以来,农、财两部联合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基础和长远事的独特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体系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第一个以农产品的产业链为研究对象的科研组织,是中央财政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的典范。
邓秀新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资金投入,扩大特色农产品覆盖面,强化长期性基础性科研工作,提高区域试验示范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特别要对西部地区、边远山区以及库区和老区的脱贫致富、带动当地农业科技队伍的发展,提升科技支撑和引领乡村振兴能力作出新的贡献。
要适度扩展农产品范围,增加特色农产品体系数量。邓秀新说,多年来,国家将大量资金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猪、牛、羊等主要粮食作物和畜产品的研究上,对特色农产品支持不够。然而,很多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省份,大部分是老少边穷、山地丘陵等贫困边区,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区域,当地政府很难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些农产品的研究工作,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科技支撑滞后,严重影响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后劲。建议在综合考虑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根据种植面积、饲养规模、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需求等实际情况,将花卉、樱桃、马、驴等特色农产品纳入体系支持范围,稳定科研队伍,保护种质资源,全面提高科技支撑特色农产品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强化长期性基础性科研工作。邓秀新建议,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遴选长期开展农业基础性科技工作的科研单位,纳入综合试验站建设序列,给予资金支持,形成全国一体化、网络化的农业长期观测监测工作格局,积累农业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
提高区域技术试验示范能力和规模。邓秀新建议,提高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年度经费,保障其在每个示范县开展必要的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工作。
(作者: 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