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在脱贫攻坚战中,坚持以发展产业脱贫增收为核心,采取“精准对接,统筹资源,多措并举”等措施,有力推进脱贫攻坚步伐。截至2017年底,全区建成农林、畜牧、水产类产业扶贫园27个、面积15000余亩、有产出面积8500余亩,36个市级贫困村顺利退出,全区5200多名贫困户依靠农业产业发展实现脱贫。
建设扶贫产业园 集中力量助扶贫
罗江区充分整合扶贫资金,按照“适度规模、集中建设、统一管理”原则,坚持“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引导、培育名优特色农业产业入驻贫困村,打造具有“造血”功能的精准扶贫产业园27个15000余亩,利用产业发展助推扶贫增收。
扶贫首先着眼三个集中:产业集中发展,资金集中使用,资源集中整合;同时瞄准三个精准:股权设置精准,收益分配精准,对象认定精准;与此还要强化群众主体,调动广大贫困户参与建设、管理和监督主体作用,发动贫困户自力更生,有效解决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破解“兴建产业冷眼旁观,别人致富我等帮助”问题。
同时,罗江扶贫坚持党支部引导:牢牢把握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制定产业园管理“四议两公开”(党支部动员提议、村“两委”讨论商议、股东代表审议、股东大会决议、过程结果公开)民主决策制度。
分散发展种养业 精准到户助脱贫
为发挥贫困户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对于土地难以集中、居住比较分散、尚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罗江区采取分散种养模式发展特色种养业。
一是因地制宜选产业,结合土地资源、产业现状、传统种养习惯等,确定产业类别。如蟠龙镇合圣村地处浅丘、闲置山坡土地多,通过外出参观、聘请专家论证,决定将九叶青花椒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柱。全村32户贫困户中有劳动力、通过培训可掌握技能的,在大户带动下,自己种起了青花椒;对年龄稍大,且掌握技术难的,则将自己的土地交由大户代为种植或者将土地流转给大户,同时,通过务工获得劳务报酬,实现 “家家有椒园”。经过持续推进,仅合圣村青花椒已达2000余亩。(带动全镇青花椒面积达5000余亩。)按每亩栽植青花椒100株,3年丰产后每株产果20斤,按现行市场价10元/斤计算,每亩年产值可达2万元,预计实现户均增收1万余元,该村32户贫困户可实现“户户拔穷根”。
二是因人施策定产业。罗江区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受益覆盖面,出台了“千户万元能繁母猪项目”和“小微项目”政策,投入400万元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养殖能繁母猪、家禽或者种植业、手工业等,通过产业助力脱贫。
三是因业指导助产业。罗江区发挥德阳市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团罗江分团36名“农技人员”的作用,根据产业需求,将对口技术人员分组到镇、村,全程参与建设,做到“一个产业有一个技术人员指导,每项需求有一名技术人员负责”。同时,强化“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式教学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为脱贫攻坚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资金资产化 获取收益助脱贫
针对部分支农项目农民受益面不宽的问题,罗江区积极探索新扶持模式:采取基础设施资产化、业主使用有偿化、收益分配精准化的方式。
罗江区将财政投入资金“按年度、定比例、定金额”返还给项目区域内农户和贫困户。在收益分配中,各村根据实际细化分配标准,比如贫困户在一般农户基础上高于20%,或贫困户占股比例高于一般户等,精准化分配向贫困户倾斜,在保证财政资产的同时,助推了脱贫。
(作者: 编辑:袁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