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更多

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屠守锷先生去世 享年95岁

发布时间: 2012-12-18 10:03   来源: 浙江在线   进入电子报

1992年屠老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屠老和夫人秋粟在看相册

  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 昨天,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消息,让人深感哀伤:

  浙江湖州南浔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屠守锷先生去世。

  昨天晚上七点半,记者以家乡媒体的身份,致电屠老北京的家中表示吊唁。

  “是的,父亲走了,谢谢你们来电。”接电话的是屠老的小女儿屠华,她的声音有些嘶哑,声音很轻,语气很悲伤。

  屠华说她不久前刚从美国赶回来。她告诉记者,父亲的追悼会,将于12月21日上午9时,在北京举行。“我们有5个兄弟姐妹,都从各地赶回北京了。”

  记者随后打电话给屠老家乡湖州当地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已经上报政府部门,会派人参加追悼会。

  出生浙江南浔,享年95岁

  在浙江省科技厅今年出版的《浙江籍两院院士画册》上,屠守锷的名字赫然在目,图片上的他灿烂地微笑着。

  1917年12月5日,屠守锷出生在浙江南浔一个并不富裕的小职员家庭。虽说家境不富,但屠守锷的父亲还是希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读大学前,他在浙江完成了中小学基础教育。

  2012年12月15日5时05分,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国务院颁发的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屠守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工作日理万机,对儿女温柔至极

  昨晚,屠守锷的女儿屠华没有对记者讲太多,在她简单的回忆中:这是一个日理万机甚至很少有时间管孩子的父亲,这又是一个可爱至极甚至毫无原则疼孩子的父亲。

  从一些资料上,别人家的儿女,也能切身地感受到作为一位父亲的屠老,有多么的柔软。

  屠老平时工作忙,对家和孩子照顾得比较少,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气短”,当孩子们与妈妈发生矛盾时,他总是“无原则”地站在孩子们一边,以至于几个孩子都认为爸爸亲切,妈妈严厉。

  虽然,屠老的名字中有一个“锷”,在字典里,它只有一个意思:(书面语)刀剑的刃。但是,屠老的性格,恰恰和这番犀利尖锐相反:

  屠老从来不爱抛头露面,也不愿接受记者的采访,但这不表示屠老不苟言笑。在试验队的时候,如果大家闲着,屠老总是和试验队员们开开玩笑,轻松气氛。在同事们的眼里,屠老是一位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可敬可亲的老总。

  打太极拳、听古典音乐、读书,是他的三大爱好

  熟悉屠老的人都知道,除了散步,他还有三大爱好:打太极拳、听古典音乐、读书。

  屠老喜欢静,因此他的工作,他的爱好,无不是在静谧的氛围中进行。比如,少年时的屠守锷,就不喜欢竞争激烈的体育运动,而爱上了“以静御动,虽动犹静”的太极拳。

  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为了克服营养不良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他坚持每天打一套拳,并一直坚持到晚年。读书是他的另一大爱好。他读书的范围很广,除了专业书外,文史哲都有涉猎。

  闲暇的时候,屠老也喜欢听听古典音乐,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等音乐家的作品,音乐的世界,使他忘记了长时间伏案工作后的劳累。

  到上世纪90年代,屠老年纪大了,在航天机关大院,人们还能经常看到戴着眼镜,身材不高、身体微胖的他,在夫人秋粟的陪伴下,缓慢地散步。

  他永远身穿一件灰色的中山装,脚踩一双黑色布鞋,神态永远那么平和、悠闲,从外表判断,你永远不可能想到他会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火箭总设计师,一位声名显赫的科学家。

  屠守锷生平

  他的一生为航天

  1940年,从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次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945年,辞去了美国的工作,乘船历时40余天,回到祖国。

  1947年,到清华大学航空系任教,194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2月,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57年9月,参加了与苏联的谈判,促成了我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导弹技术的引进。

  1965年3月,担任中国首枚远程导弹总设计师。

  1968年,首枚远程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基本成功。

  先后担任东风二号和东风三号导弹副总设计师、洲际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长征二号火箭总设计师、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技术总顾问。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6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99年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3位“两弹一星”功臣

  7人健在,祝福他们健康

  钱学森走了,朱光亚走了,王大珩走了,湖州人屠守锷也走了……在那一穷二白的年代,为中国科技事业建下丰功伟绩、奠定中国人科技强国自信心的“两弹一星”功臣们,仿如那个年代,正渐渐远离我们视线。

  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如今仅7人健在。

  但是,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20世纪中叶,有那么一批中国的科学家们,创造了一段极不寻常的历史。

  那时候,中国很穷,却有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有留洋背景、已经在国外有杰出成就、有安逸生活的科学家们,带着妻子儿女,带着一颗年轻沸腾的心,一腔报国的情怀,不惜突破重重阻碍,乘几个月的轮船飘扬过海,义无反顾地投身祖国母亲的怀抱。

  迎接他们的,是祖国薄弱的经济、技术基础,艰苦的工作条件,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地从事着祖国最高科技的“两弹一星”事业……他们与国家共甘苦,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

  他们“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攻克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我国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中国人民送给他们的桂冠。

  “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正气的史诗,“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直径8厘米,用99.9%纯金铸造,重量515克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配有江泽民同志亲笔签章的证书,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精美绝伦的勋章,由于数量仅有23枚,因此极为珍罕。

  这23位科学家,是人民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让所有中国人记住他们。

  附: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

  1.于敏(1926- )

  2.王希季(1921- )

  3.任新民(1915- )

  4.孙家栋(1929- )

  5.陈能宽(1923- )

  6.周光召(1929- )

  7.程开甲(1918- )

  8.钱三强(1913-1992)

  9钱骥(1917-1983)

  10.姚桐斌(1922-1968)

  11.赵九章(1907-1968)

  12.邓稼先(1924-1986)

  13.王淦昌(1907-1998)

  14.彭桓武(1915-2007)

  15.黄纬禄(1916-2011)

  16.屠守锷(1917-2012)

  17.钱学森(1911-2009)

  18.杨嘉墀(1919-2006)

  19.陈芳允(1916-2000)

  20.吴自良(1917-2008)

  21.朱光亚(1924-2011)

  22.王大珩(1915-2011)

  23.郭永怀(1909-1968)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 编辑:刘郸)
关键词:屠守锷;去世;两弹一星;院士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