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则是提到了香港的星岛日报、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他们都报道了,也是把微博实时地报道领导人活动作为了一个重点提了出来。美国华盛顿邮报也对此作了一个评论,评论中写道这说明了中国的领导人正在努力培养平易近人的新形象,他们了解网络的力量,并且选择融入其中。
南方都市报也写了一篇评论,说国家领导人出行用微博来报道,其实已经成了一个惯例,因为早在去年十二月国家领导人就已经在微博上和网友见面了,当时是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官方的报道是11日晚上发出的,但是在8日的时候,一位网名叫做“陆亚明”在开车的时候遇到了习总书记的车队,于是就发了一篇微博说“车不成队,中巴也没有拉窗帘”。随后,这篇微博迅速走红,被评论了有四万多条。
2012年的12月27日至3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江西湖北调研的时候,在27日当晚,财经网的记者就第一时间通过微博报道了李克强的行程。在一天之后,新华社的微博也报道了在28日李克强在湖北整个的情况。2013年的1月4日,当时新华社也有一篇评论《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出台一月综述》,文中还专门提到了用微博报道中央领导人考察活动被定义为是一种新的变化。
这样一种新的变化意义在哪儿?人民日报的一篇微博写到:权为民所赋,官员本就不应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并认为革除官僚主义需要自上而下力推。
究竟如何看待官方媒体通过微博率先发布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媒体观察员石述思表示:新媒体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舆论平台,越来越成为民意的集散地。希望主流媒体能够接地气、有人气,利用崭新的舆论表达空间、表达的方式完成真正有效的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构建中央和地方、中央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桥梁。只有这样,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铸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并且推动社会进步这样的使命才能有效地完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这条资讯虽然仅仅是在军网上发布,无疑也表达了一种中央对主流媒体的期待,更表明了未来中央主流媒体从理念上到行动上的一种转型的方式。而这种转型,相对未来中国媒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发展的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贴近公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