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辽宁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调结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培育和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增长点。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新兴业态发展,补上服务业这个“短板”,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3月27日新华网)
这不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到调结构要放宽市场准入。今年两会期间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更明确的表示,“要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像医疗、养老、金融等,让市场增强竞争力。”
之所以要把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作为调结构的突破口,是因为我国的服务业和国际相比仍处于发展的低水平。
以金融业为例。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一项抽样调查显示,89%的民营企业有资金缺口,不少企业资金缺口达到30%以上。另一方面,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难以进入主流金融体系。这个悖论的背后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银行业的垄断地位僵固。目前,我国称之为银行的机构只有300多家,而美国以银行命名的机构有8500多家。解决问题关键在于降低准入、打破银行业的垄断。
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医疗、养老、金融等其他领域,民营经济还不能大量进入,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政府主办一家独大的局面牢不可破,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为1000美元到3000美元阶段,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国服务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受“重产品、轻服务”观念的影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占GDP比重都还比较低。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6%,低于与我国发展阶段大体相当国家50%左右的水平,更低于高收入国家占70%左右的水平。可以说,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反映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工业带动,折射出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硬币的另一面是大量民间资本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集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截至2003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突破11万亿元。但是,众多垄断行业市场准入存在多重障碍,民间资本“不可进入”,大量民间资本流入金融、股市、房地产等领域,导致产业空心化。
事实上,国务院多次出台文件,鼓励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尽管阻碍民间投资的“水泥墙”已经推倒,但影响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难以享受。这是因为进入领域仍然不够平等,目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存在着高度竞争,都存在着产能过剩、投资回报较差的现象;政策享受仍然不够平等,比如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等。
基于此,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放宽市场准入”、还提出“法无禁止即可入”,再次为调整经济结构注入了活力。 (李忠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