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与北京大学中国生态文明指数研究小组共同发布《2014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报告》
【宏观·政策】哪个省份生态更文明?
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走向富裕,而严峻的生态形势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由于长期施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自2009年开始,以北京大学杨开忠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北京大学中国生态文明指数(Ecology Civilization Index,ECI)研究小组开始对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进行研究,并推出相关报告。近日,研究组再次推出《2014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报告》(报告全文详见经济网http://www.ceweekly.cn/),报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尤其是人们对于环境质量关注的提升,在以往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加入了以空气质量水平为核心指标的环境质量指数(EQI),让报告更接“地气”,也更为贴近中国的现实。
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生态文明水平排名
(不包括西藏自治区、港澳台地区)
首次将“环境质量”纳入评价范围
《2014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报告》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批准号07&ZD010)研究成果之一。在这份代表国家社科研究高水平的报告中,有两个重要指标:生态效率指数(EEI)和环境质量指数(EQI)。报告采用数据为各省份2013年相关数据。
生态效率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消耗单位生态资源所换取的经济发展程度,表征了一个地区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数则是衡量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以及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状况的指标。
杨开忠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往年的生态文明指数(ECI)单纯强调经济活动对全球生态冲击程度的最小化,实际上只包括生态效率指标,忽视了地方自然环境质量的好坏。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2002年—2012年我国突出强调节能降耗减排的要求。
然而,随着近年环境污染严重加剧,尤其是空气污染形势严峻,雾霾频现,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到2017年的治理目标及行动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再一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为适应人们对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期待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次报告中,该研究组尝试在原有生态文明指数的基础上,在兼顾生态效率的同时,将环境质量因素纳入生态文明评价的范围,进而使生态文明指数更加完善。
研究组在总体考察和研究了目前我国公开公布的环境质量数据状况后,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I)作为核心指标用来表征环境质量状况。“仅采用AQII表征环境质量状况并不意味着水环境、土壤环境等自然环境质量不重要,而是由于空气污染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影响最为直接,对于环境质量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杨开忠说。此外,在数据方面,我国水污染主要是流域监测数据,很难划分到省市区一级,影响了数据的可获得性。
研究组将标准化后的生态效率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加权合并(两者的权重分别为0.3和0.7),便得到修正后的2013年生态文明指数(ECI)。杨开忠表示,生态效率指数衡量的是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资源消费,其影响不局限于本地;而环境质量指数是一个本地概念,直接反映了本地空气质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相关,因此,研究组赋予环境质量指数更大的权重。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