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改善:增进人民福祉,“人”字高高挺立
云南省宣威市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的农村小学生在排队打饭,他们可以免费享用“营养餐”,而且都有肉菜(2014年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数字显示,今年9月,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11.4%。
据了解,国家2012年开始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已覆盖22个省份的800多个贫困县。
65年前,新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0%。
65年后,每年有数百万高等院校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从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到惠泽城乡1.6亿学龄儿童的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从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餐”到建立国家奖学金、贴息助学贷款等有机结合的资助体系……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努力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教育,只是观察中国社会民生变迁的一个维度。
华夏儿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千年夙愿,正变成一幕幕生动而真切的生活场景。
--194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不足百元和不足50元。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
--新中国建立之初,很多人甚至连温饱都无法解决。而今,吃饱肚子的中国人更关注“盘中餐”的安全、营养和健康。
农村养老新政在千年期许中起步。“农民也有养老金,好比送咱养老儿!”领到第一笔养老金时,74岁的山西灵石县村民王立柱脸上露出笑容。
我们织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到2011年底已覆盖13亿多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就业工作稳中有进,这是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结果。
人的全面发展,绝不仅仅是吃饱穿暖。
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到“同票同权”“同命同价”--人民权利得到法律的进一步保障;
从数亿国民在网络自由冲浪,到“开门立法”“专题询问”--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逐渐拓展;
从社会服务与管理不断创新,到“村民自治”“基层民主”--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迸发……
神州大地,大写的“人”字高高挺立!
(作者: 编辑:何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8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