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务求实效——教育实践活动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查摆和解决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反“四风”,出重拳、用重典,标本兼治、扶正祛邪,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交上令人信服的成绩单
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顽症,是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的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从一开始就坚持上下联动、立行立改。整个活动过程中,中央先后确定了21项专项整治任务,对“四风”打出“组合拳”。
金秋十月,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尾阶段。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成果的材料陆续汇总到中央。
“这些材料都要由省区市和部门单位的‘一把手’签字负责,谁在成果统计上作假,谁就要受到问责。”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同志说。
这是向全党全国交出的一份反“四风”的成绩单。
——给文山会海“瘦身”。相比活动开展前,全国压缩会议58.6万多个,下降24.6%;压缩文件190.8万多个,下降26.7%;压缩评比达标表彰活动19.2万多个,下降31.2%。取消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13.2万多个,减少18.4%。减少“一票否决”事项5451项,下降11.8%。
——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不”。13.7万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下放,减少13.7%。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5万多起、6万多人。查处在项目审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等工作中搞暗箱操作、权力寻租问题2245起、1991人。
——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喊“停”。查处在公务活动和节日期间赠送、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问题1.3万多起、4024人。查处公款吃喝、参与高消费的问题3083起、4144人。
——大力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新建滥建楼堂馆所。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9万多辆,实际清理清退11.4万多辆,占95.5%。应调整清理的办公用房面积2425.7万平方米,实际调整清理2227.6万平方米,占91.8%。停建楼堂馆所2580个,面积1512.4万平方米。
——大幅压缩“三公”经费开支。“三公”经费较活动开展前压缩530.2亿元,下降27.5%。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2.7万多个批次、9.6万多人。
——摆花架子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得到遏制。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663个,查处弄虚作假的问题436起、418人。
——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受到查处。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38.6万多起、逾20万人被查处。
——整治群众办事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县乡村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49.7万多个。超过19万个单位公开和简化办事程序,占69.6%。查处办事刁难群众典型案例3685起、3761人。
——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为社会减负。较活动开展前,减少的收费、罚款项目达3.1万多个。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1.1万多起,涉及金额15.1亿元,处理8519人。
——惩治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问题。查纠城乡低保错保漏保151.4万多人。查纠违规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5.4万多人。查处落实惠民政策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的问题5545起、6494人。
——解决对群众欠账不付、欠款不还问题。在整治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中,查处不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侵占挪用各种补助资金问题6499起,处理3968人,涉及金额21.7亿元。查处对群众欠账不付、欠款不还、“打白条”、耍赖账的问题1.6万多起、5万余人。
——狠刹“会所中的歪风”。应关停历史建筑和公园中的会所512家,已关停转型457家,占89.3%。查处违规出入会所的党员干部12人。
——严查培训中心的腐败浪费。初步统计,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自建培训中心2397个。已查处培训中心腐败浪费问题16起、9人。
——查处奢华浪费建设。这项工作刚开始部署,部分省区市、部委已排查奢华浪费建设212个,处理89个。
——“走读”干部要不得。共有6484名“走读”问题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
——清退“吃空饷”的人员。专项整治中,共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16.2万多人。
——“红包”并不仅仅是人情往来。在对收“红包”及购物卡的专项整治中,10万余人主动上交“红包”及购物卡、涉及金额5.2亿元,查处2550人,涉及金额2.5亿元。
——“赌风”要与党员干部“绝缘”。共查处党员干部参赌涉赌案件6122起、7162人。
——打扫某些官员构建人脉圈的“名利场”。在专项整治中,排查出参加天价培训的领导干部2982人,叫停培训班7个,涉及735人。
——清理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行为。全国排查出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人数8.4万多人,已清理6.3万多人。
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反映的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具体变化。
应接不暇的会议评比少了。在福建,厦门思明区鹭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姚玉萍说:“以往几乎天天有会,三天两头往区里跑,到社区和群众家里的时间没多少。现在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群众交流,为百姓办事。”霞浦县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蔡松根说:“以前检查考评通常是上级各部门轮流进行,基层干部很大精力花在了作汇报、陪同检查等方面。现在的检查不一样了,县里各部门组成工作组,集中一次检查,集中汇报一次,检查后不安排就餐,我们轻松了很多。”
公款消费的“虚火”降了。大连长海县的海参经销商王雅丽说,自己以前都是坐在家中等客上门,如今,来自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订单几乎见不到,她经销的海参价格跌了一半还不好卖。“未来我们的出路只能是‘向下看’,推出更多物美价廉、适合百姓群体的产品。”她说。
服务群众能力强了,百姓办事快了。河北正定实施“农民办事不出村”工程,全县8个乡镇154个村的便民服务站全部建成并运行,实现民政、社保、计生等方面104个事项办理不出村。北早现乡上水屯村村民肖红岭在村便民服务站领到老年人优待证后惊讶地说:“10分钟就完成了审批流程,快得让人无法相信。”
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同志表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密切相关,是在全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巡视工作和反腐败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取得的成果,同时,教育实践活动也在不断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注入动力。
建章立制——教育实践活动抓住“长”“常”二字,坚持立破并举,反“四风”、改作风的制度规定陆续出台实施,党员干部按规矩办事用权意识逐步增强
“曾经公务接待的费用拿张收据就可以报销,现在不行了,必须得严格按照程序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一名副镇长说,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基层的公务接待费用大幅下降,一方面因为各种会议、检查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各地从制度上加强了对“三公”经费的管理。
去年底,中央颁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此后,全国已有近20个省份出台了“地方版”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并在公务接待的标准上进行细化及量化。
天津市要求接待对象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正餐人均不得超过60元,早餐人均不得超过20元;黑龙江省的管理办法细致到陪同人数、迎送办法等;湖南省则详细规定了省本级会议费标准,其中一类会议每人每天住宿费、伙食费和其他费用合计为540元。
各地出台的规定中还进一步规范了公务接待流程,除事前审批和事后“清单”等环节外,还强调“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和报销相关经费”,防止一些干部将个人休假、探亲、旅游等纳入公务接待范围。
制度对发扬优良作风具有促进和保证作用,对不正之风具有防范和纠正作用。
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很多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都认为,活动最深刻的影响,是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制度“笼子”越扎越密、越扎越牢。
——用制度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央在今年2月和3月先后印发《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对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要求。
——用制度改变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去年12月,中央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注意识别和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和纠正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给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作出明确规定。2013年11月25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条例共12章、65条,是党政机关做好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的总依据和总遵循,对于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为管住“餐桌上的浪费”“建设中的铺张”立规矩。今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要求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等。去年7月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要求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规范办公用房管理,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让迎来送往、公务用车有章法。中央和有关部门制定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减量、限支、改革等成为关键词。
——让公务支出既有制度又有监督。《关于进一步规范省部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的意见》《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一一出台;今年3月,审计署印发《关于加强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审计的若干意见》,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
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层面已经出台19项制度规定,还有多项制度规定正在制定之中。同时,中央还在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好配套制度,做好上下衔接。
强化制度执行,增强刚性约束。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5.6万多起,处理党员干部7.4万多人。对违反制度行为的严查严处、不搞例外,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
建制度、严执行,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大到行政用权、小到吃住行游都套上了“紧箍咒”。不少领导干部说,教育实践活动让自己心中有了敬畏之心、底线思维,原来司空见惯的陈规陋习再也不敢小视,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什么饭都敢吃的人大大减少了。
反“四风”反到深处是改革。
教育实践活动与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形成互相助力、良性互动的态势,以不可阻挡之势促进治国理政的理念、目标和手段方式的变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 编辑:赵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