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4月18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4月18日新华网)
综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历次深改组会议,尽管“获得感”的表现形式各异,但是内涵要义却是自始至终、一以贯之。比如,第十次会议提出,“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再比如,第九次会议提出“努力使各项改革都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都能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等等。“获得感”蕴含着沉甸甸的民意分量,既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彰显了我们党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和追求。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然而改革的成败既取决于党的坚强正确领导,更有赖于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显而易见,只有通过改革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让更多的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才能使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改革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凝聚起改革的最大共识,汇聚起改革的群众伟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是检验和评判改革成败好坏的试金石。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三年前,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面对中外记者庄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望过去三年间,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二十多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一系列与民生紧密相联、息息相关的户籍制度改革、公车改革、简政放权、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城乡养老并轨、“单独两孩”、打破“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举措,以破竹之势推进,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也为改革的顺利推进赢得了最广泛的民意支持,增强了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走全面深化改革之路的信心。
改革的伟力存在于人民之中。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必须依靠人民。而要想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须让人民从改革中受益,拥有更多获得感。这是改革所必须遵循的铁律。当前,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险”和“难”,更需汇集众智,更需凝聚众力。为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要坚定不移把改革总体设计中有关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推进有关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任务。要关注群众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创新方式方法,多用善用会用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办法推进改革,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认真分析归纳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拿出措施,每年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唯此,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最强劲、最持久、最深厚的群众伟力。也唯有如此,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收到预期理想成效。(南方网罗建华)
(作者:高梦格)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