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余瑾毅、通讯员赵林、余国力)“我再也不碰这些垃圾食品了。”11月27日,躺在汉阳医院重症监护病床上的小钱(化名)后悔地说。半个月前,她因腹痛、昏迷休克被送医抢救。抢救时抽出来的血全是粉红色且瞬间凝固,检验仪器无法识别,经紧急抢救才保住性命。
17岁女孩小钱,由于母亲长期卧床、父亲忙于工作,饮食几乎全由自己解决。初三时,小钱喜欢上了吃汉堡、炸鸡,如今上高三的她,几乎每天把这些当饭吃,把可乐当水喝。
11月13日上午,她吃了红糖发糕后出现急性上腹痛并呕吐,随后腹痛加剧、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被家人紧急送往汉阳医院抢救。
接诊的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陈勇说,当时小钱已昏迷休克,测得血糖高达28mmol/L,尿酮体4+,血尿淀粉酶均超过正常人5倍,CT报告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急危重状态。
检查时,医生为小钱抽的第一管血是粉红色,复抽一次同样为粉红色,且血液瞬间凝固,检验仪器根本无法识别。该科副主任隗世波着手液体复苏,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小钱在3次血浆置换中共过滤出8000毫升白色“脂肪液”,输了差不多8000毫升血浆,相当于全身血液重新换了2次。
经过3天紧张抢救,小钱才从昏迷中清醒,各项生理指标趋于正常。
该科主任刘青云教授解释,小钱险些丢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她自己患有家族倾向性糖尿病,加之长期食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垃圾饮食”,导致血脂浓度“爆表”,致使体内代谢严重紊乱,拉响各脏器“危急警报”,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重症胰腺炎这两种急性严重并发症。
刘青云教授提醒,有糖尿病家族倾向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饮食习惯,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饮食,警惕糖尿病的并发症,避免出现严重代谢紊乱综合征及炎症反应综合征而危及生命。
(作者: 编辑:肖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