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张世涛
“唱歌就唱黄四姐,喝茶就喝六口茶。”8月9日至10日,由恩施州委州政府、省文联联合出品,省民族歌舞团演出的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在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中连演两场。8月1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本届展演仅6部音乐剧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将对入选作品向全球推介。
从一首歌到一部剧
“原汁原味原生态,土风土语土家情!”这是8月11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对土家族乡村音乐剧《黄四姐》的一致评价。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王祖皆说:“《黄四姐》由一首民间歌曲发展为一部音乐剧,着实不易。该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就是如何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剧与音乐剧融合发展。”
音乐剧《黄四姐》取材流传于恩施州的同名民歌,以土家族姑娘“黄四姐”和汉族小伙“货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剧中呈现《六口茶》等土家族民歌、《女儿会》等土家族民间舞蹈和恩施大峡谷等自然景观,充满乡土气息、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恩施建始民歌《黄四姐》上世纪50年代广为传唱,与《刘海砍樵》齐名,并多次代表恩施土家传统曲目在中央电视台展演。2013年5月,省文联提出创作乡村音乐剧《黄四姐》,得到恩施州积极响应。随后,该剧主创与专家多次沟通,达成共识,力求推出一部真正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剧。
为此,曾创作《和平年代》等多部电视剧的编剧文新国九进恩施,采访九佬十八匠的原型人物,研究改土归流的历史典故和黄四姐的民间传说,五易其稿。作曲家方石又回到当年采风的乡间民居,体验五句子歌的独特魅力。梅昌胜总导演把行装放在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和演员同吃同住同排练。
著名剧作家沈虹光和沈承宙、黄中骏、雷子明等专家三进恩施,就音乐剧的戏剧冲突、风格把握、音乐编配、歌词意境提出建议。
找准地域文化的根
据了解,《黄四姐》至今已在全国演出100多场。“中国音乐剧应有自己的风格与气质。《黄四姐》根基非常扎实,它找到了地域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的根。”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导演陈蔚表示,该剧不仅在创作上扎了根,在推广和宣传上也找到了能和观众审美相结合的点,极富剧场效果。
著名音乐剧剧评人文硕说:“《黄四姐》我看了3遍,越看越觉得《黄四姐》代表的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方向,这部剧有中国自己的品质。”“《黄四姐》里有28首民歌,量非常大。昨晚看完剧后,许多民歌的旋律还一直萦绕在耳畔。根据民间音乐元素创作音乐剧,这是《黄四姐》一个非常大的突破。”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刘红梅说,“音乐剧是多元的、综合的,并非一种模式。不是特定哪个国家的音乐剧才是音乐剧,要兼容并蓄,挖掘本民族的特色来创作有民族质感、民族风范的作品。”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