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推荐工业遗产分布图 制图:万璇 徐云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彭磊 武汉最早的汽水厂还在吗?武汉第一个电灯公司还能一睹尊容么?武汉的老厂房还有多少?武汉市昨日说,首次摸清了自己的工业遗产家底,三镇尚存实物工业遗存95处。
昨日召开的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委员会第二次领导小组会上称,此次被纳入家底调查的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实物遗存的不可移动物质遗产,诸如工业遗产工艺流程、数据记录、档案不在调查之列。
历史显示,武汉近现代工业起源于食品加工业。1861年武汉开埠后,最先兴起的是外商所办的制茶、蛋粉加工等,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武汉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俄商顺丰砖茶厂,为当时中国同类工厂中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
遗憾的是,这家“始祖工厂”踪迹全无。
武汉,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张之洞督鄂,武汉近代工业起步,逐渐成为当时内地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解放后,一批“武字头”布局武汉。
百年历史,武汉留下了极具价值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2011年起,走向复兴的大武汉开始首次编制武汉工业遗产规划,并全面清查工业遗存。
经详细调查,1860年代至1990年代,活跃在这座城市的工业企业有371家(解放前132家),最早的诞生在1860年,最“年轻”的距今也有22年。
然而,眼下有实物可寻的工业遗存仅95家,大部分解放前的工业遗存拆毁严重,132家仅存27处,八成解放前企业已经消亡。而解放后的239家企业也仅存67处,72%消亡。其中较为典型的是,2004年被拆除的解放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发电厂既济电厂。
据透露,武汉从95处遗存中遴选出29处(见图),作为首批工业遗产推荐名单供专家审核,其中具有全国影响力的15处为国家、省、市级文物单位,被划为一级工业遗产,如建于1908年的汉口既济水塔,是当时武汉最高建筑,堪称近代武汉地标。
另外11处则被列为二、三级工业遗产。包括武锅、武汉电视机总厂,及见证了十里钢城崛起的青山红房子等,并实行严格的保护。
武汉市表示,将对29处遗产分别制定保护控制图则,划定保护范围,控制建设范围,至少划出10米至50米的保护线。
工业遗产这样保护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磊
面对遴选出的珍贵工业遗产,如何保护,让其得以传承,成为武汉城市血液中不可磨灭的基因?武汉市昨日提出了保护、利用、非实物保护三大模式的“武汉路径”。
严格保护模式 对一级工业遗产,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修旧如旧”,并履行严格的审核手续。保护区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须拆除。
利用模式 对二、三级工业遗产,将采用城市开放空间、博物馆纪念展示馆、创意产业园、商业综合开发等四种利用方式:
城市开放空间利用,即将工厂特色建筑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如汉阳铁厂矿砂码头将其规划改造为遗址公园;
博物馆纪念展示馆模式,是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展示、纪念性展馆,如硚口武汉铜材厂厂房改造为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武汉肉联厂则将改造为工业技术博物馆;
创意文化园模式,将老厂房内部分割供艺术家等从事创业产业,如青山红房子;
商业综合开发模式,主要针对三级工业遗产,结合周边区域的整体商业开发,将工业遗产建筑改造为文化、休闲、购物等功能空间。如武汉锅炉厂迁建后保留的一栋厂房,改造为小区配套的艺术中心和运动场。
非实物保护模式 对已消失的重要工业遗产,在遗址位置以软性保护、虚拟复原等方式,或将企业名称与地名、街名、巷名结合,同时对老设备、厂史、档案等遗存放入工业博物馆集中保护展示,如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既济电厂、荷花洗衣机厂等。
此外,对尚未列入推荐名单的工业遗存,武汉将建立档案,规划工业遗产旅游线路,对改造地块内的工业遗产,实施严格的论证机制。
海选优秀历史建筑
21处“老房子”将晋级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磊)在对社会各界推荐的建筑踏勘后,武汉21处老建筑将入列第七批优秀历史建筑,使武汉优秀历史建筑增至181处。
今年5月,武汉面向社会征集优秀历史建筑,485处建筑获得提名,经过一一甄别,21处入选申报名单,其中80%来自市民推荐。
江岸区有9处:叶蓬公馆、武汉宏福源物流公司、汉口五花宾馆(凃堃山、傅邵庭公馆)、英国领事馆官邸旧址、顺丰茶栈旧址、蔡锷路滨江里(八大家)、兰陵路58-2号(区结核病防治中心)、中南银行旧址、江汉路104-106号。
武昌区有4处:中华大学榆园(湖北美术学院院内)、国立武汉大学农学院、圣教救主堂(青龙巷90号)、圣米伽勒堂(复兴路)。
东湖风景区2处:陶铸楼、湖光阁。
此外,江汉、硚口、汉阳、洪山、新洲、江夏各有一处,分别是匹头工会(二盛巷55附1号),武汉卷烟厂办公楼及厂房(仁寿路),中华基督循道工会汉阳文德小学旧址,华师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和西风宿舍,新洲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陈氏民居。
据悉,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起草审议相关保护条例,首次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本报今年7月17日、7月25日多次报道,详情可登录武汉国土规划网查询)。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