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宏彬眼睛“带伤”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通讯员供图
谭宏彬参与各项疫情防控工作。通讯员供图
会同工作人员细化防控措施。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袁平、王雪梅)“@所有人,有谁和谭主任在一起?让他给家人回个电话。”1月31日21点40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东城试验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临时)”微信工作群里突然发了一条“寻人启事”。
这条消息在每天都是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和指令的群里,显得特别的突兀和另类。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里同事们纷纷反馈老谭的轨迹:
15点,老谭在东城试验区管委会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
17点,在润城社区钓鱼台小区封闭楼栋现场,查看督办落实居民生活保障、消毒消杀、垃圾清运、防疫物资保障等工作;
19点,万富超市生活物资配送到钓鱼台小区,他在搬卸物资,指挥配送;
19点50分左右,老谭接到指挥部工作人员电话,因恒大绿洲小区发现疑似病例,需要采取隔离措施,人手不够,请求支援。他立即赶往现场,疏导群众,在楼下和工作人员一起搭设帐篷,安排24小时值守人员。
20点20分,老谭离开恒大绿洲小区……
之后,同事们不知道他去哪儿了,手机关机,家人电话联系不上,加上前几天他晕倒过,家人急的没法儿,才向同事打听消息。
老谭是谁?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他去哪儿了?
老谭是东城试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谭宏彬,48岁,工作中生活中,他总像大哥一样,同事们都喜欢叫他“老谭”。
原来,自从打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役”以来,谭宏彬一直坚守在防疫抗疫一线,既是副指挥长又是工作人员。从成立防控指挥部开始,制定方案,安排人员,督办落实……他一刻也没歇息过。
1月29日晚上,东城试验区润城社区钓鱼台小区有了确诊病人,必须要实施楼栋封闭,防止疫情蔓延。得知消息后,谭宏彬主动领命,前往社区工作。组织社区干部开会动员,确定封闭方案,发通告,多举措宣传,组织人员消杀灭菌,完成楼栋封闭,系列措施一气呵成,直到30日凌晨4点20分,他才停歇下来。7点5分,他又出现在了现场,会同社区、卫生防疫、物业等单位人员商讨物资配送、垃圾清运、公共消杀、宣传解释、值班值守等工作。
“近段时间谭主任天天守在各小区,虽然他是领导,但是所有的事他都带头,亲力亲为,真的很受鼓舞!”润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郭蓉说。
31日,谭宏彬依旧是早上7点到钓鱼台小区,会同工作人员进一步细化措施,联系万富超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周一、周四四为居民配送,让居民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点单,确保居民不出门,解决生活后顾之忧。落实垃圾一天一清运,消杀灭菌一天一实施。
忙碌到晚上8点多,可是谭宏彬心里还惦记着钓鱼台小区的事。他离开恒大绿洲小区独自前往,不料途中车辆抛锚,一天接了几百个电话的手机,仅剩1%的电量,他用仅剩的电量紧急联系了车辆维修人员......
待车修好后谭宏彬立马赶到钓鱼台小区,逐一检查物资配送情况,一番查看,在确认所有物资均已配送到位后,才放心离开。
而此时,已是夜晚11点了。谭宏彬终于在群里“冒泡”了:“让大家担心了,已安全到家!”。
手术台前的“临阵脱逃”
2月1月早上,夷陵东城试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谭宏彬像往常一样,早上7点就到了润城社区,在钓鱼台小区封闭楼栋前查看垃圾清运及值班值守情况。
在小区值守岗前,几位居民围着他,表示对小区封闭管理不理解,要求开车出去办事。他耐心地做宣传解释。劝导工作中,同事发现他经常用手挡着左眼。
等把居民一一劝回家,他才对同事说:“你帮我看看我的眼睛,磨人,感觉里面有东西,看不清楚东西。”
此时已是11点,同事们发现他的左眼充血,红肿。
“这不行,赶紧去医院看看!”同事们强行将谭宏彬送到附近医院,经眼科医生诊断,是由于过度劳累、休息不好引发的角膜炎,眼内有胶质物,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并给他开了假条,要求他术后卧床休息2天。
谭宏彬一听,“立即手术,卧床休息!”现在疫情防控正紧张,这么多事情,怎么能卧床休息呢?他连声说:“医生,我这不严重,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您给我开点眼药就行了。”说着,就准备走。
医生和同事都拉住他,不让他走,他软泡硬磨让医生保守治疗,先简单处理一下。医生只好答应了。
点麻药,取胶质物,再上药,敷上纱布料。医生开了一些舒缓的药物,反复叮嘱让他不要再过多用眼,劝其在家里休养。谭宏彬连连点头应和,急急忙忙离开了医院,又回到了疫情防控的一线。
还在路上,谭宏彬接到钓鱼台小区封闭楼栋的一位居民电话反映,自己的父亲需要每两天进行一次肾透析,但因封闭管理,就医得不到保障。
“好的,我知道了,你不着急,我来想办法。”谭宏彬详细了解情况后,顾不上吃午饭,立即着手联系。
太远的医院不方便患者,只有最近的具有透析条件的医院才合适。他连忙与家和医院联系,经过反复沟通、多方协调,最终确定由家和医院专车接送,设置专用房间为其进行肾透析治疗。
自1月29日开始,谭宏彬就一直驻守在润城社区,当起了社区里8个居民小区,7000多户,将近30000人抗疫的 “总指挥”和“大管家”。每天光接居民的电话解疑释惑,解决问题就接到手机发烫、耳朵发麻、嘴巴发干,但他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面对同事们关切的问询,他念叨着:“轻伤不下火线,没事,快,我们还有一个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