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队员进入集中观察点。通讯员 供图
对集中观察点进行消毒。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向红梅)2月6日晚上9点,秭归县疾控中心职工谢钦卸下一天的疲惫,终于可以躺在床上,和自己的女儿视频,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光。
“爸爸,你真像奥特曼。”3岁的女儿对着他咯咯笑,谢钦想起来,今天上午,他在集中医学观察点做消杀,同事给他拍了工作照,发了朋友圈,女儿一定看到了。“那等爸爸打完怪兽就回家。”隔着屏幕,他和女儿拉钩许诺。放下手机,谢钦感到眼睛有点酸涩。
32岁的谢钦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3岁,小女儿刚满3个月,当初秭归县成立战疫一线专业消杀队,疾控中心考虑谢钦家庭负担较重,本来没有安排他,他主动找到领导:“我年轻,身体壮,让我去。”这一去,从1月26日起,他就再没回过家。
谢钦所在的这支专业消杀队共有8人,负责县内所有隔离病区、集中医学观察点、转运车、救护车和疫点的消杀工作,“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有关的地方,消杀工作都由我们的专业消杀队来完成。”秭归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杜海国介绍,他们是奋战在抗疫最前沿的战士,负责打扫战场,排除隐患,高危的风险,让他们不能回家,也不敢回家,都居住在指挥部统筹安排的集体宿舍。
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梅立志47岁,最小的赵青松25岁,“这个活儿既需要技术,也需要体力,所以队员都是青壮年。”杜海国说,由于消毒点大多为楼房或空间狭小的区域,队员们只能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消杀。喷雾器装满消毒液后重达20多公斤,加上防护服和其它设备,总负重超过30公斤,为一间80—100平方米的房间消毒,作业时间需要半个多小时,一趟走下来,汗流浃背,头顶热气腾腾,“工作半个月,瘦了10多斤,也是意外收获。”长得颇为壮实的谢钦笑言。
设置在中国地质大学秭归产学研基地的集中医学观察点,是消杀队每天必去的工作场所,这里收治着8名具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消杀队每4个队员同时上阵,两人负责消毒操作,另外两人负责协助与监督。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消毒员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在寒冷微雨的天气里,护目镜很快漫上雾气。消毒期间,他们要保证室内的密封性,就好像在过氧乙酸里蒸桑拿,高浓度的工作环境,对消毒员的生理形成挑战。
“其实只要防护措施到位,传染的危险可以避免,”队员梅立志说,最难克服的是心理作用。1月25日,秭归县第一例病例确诊,就是他带队到病患生活的区域作的消杀。“那个时候对这个病毒的认知还不够多,心里还是有些担忧害怕,在房间里大气都不敢喘,总觉得自己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带着病毒,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心里平和多了。”
除了对重点区域的消杀工作,这个8人专业消杀队还肩负起秭归全县消杀工作的指导与培训。“社区、街道、公共文化场所……每个不同的区域和环境都有不同的浓度配比和作用时间,真像奥特曼打怪兽,要用不同的招式和武器。”杜海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