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宜昌频道 > 宜昌力量

【电力扶贫】“阳光存折”,绽开在峡江山岗上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5日10:22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刘紫荣、赵璟一、雷勇、鲁惊蛰)光伏扶贫是“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秭归,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定点帮扶县。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在该县建东村兴建第一座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经过一年多时间,建成的50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0.86兆瓦,分布于48个村。

一座光伏电站,一个“阳光存折”。截至2020年5月底,秭归光伏扶贫电站已累计发电3400万度,为每个贫困村年均增加收入20多万元。

灿烂阳光,照亮脱贫攻坚路。光伏扶贫电站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其收益如何分配?设施如何管好用好?长效机制怎样建立?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秭归乡(镇)、村进行调查发现,精准”依然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长江西陵峡畔秭归县,一条条偏静的青色山岗上,镶嵌着50座光伏扶贫电站。

“伏”利如何惠民?

精准分配,全程公开,监管到每一分钱

夏至雨后放晴,阳光哗哗地洒向西陵峡两岸。

6月24日,太阳刚跳出山头,李自清便骑着摩托车,来到杨老山光伏扶贫电站。娴熟地检查逆变器,查看光伏板,确认电站运行正常,他才走进东面的工具间,翻开日常看护记录本填写。

在农村,能与电打交道的都是能人。李自清的笑脸上,写满了对这份职业的自豪。

“里里外外仔细看,设备运行莫中断;认认真真过细听,逆变器里无杂音……”爱钻研的李自清,编了一套看护顺口溜。

李自清,九畹溪镇界垭村三组贫困户,因烧得一手好饭菜,被村民们称为“一号厨师”。如今,他还是村光伏扶贫电站的看护员。

提及看护员,李自清回忆说,他是2018年5月9日正式上任的,从此成了每个月拿400元“工资”的人。

光伏“饭碗”,精准惠及的不只是李自清。该电站站长、界垭村党总支书记杜宝成告诉笔者,今年,村里利用电站收益资金,新增了公路管护员、管水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安排了57位贫困群众就业。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秭归今年利用光伏扶贫电站收益资金设置公益岗位,安置贫困群众1113位。

“现在政策好,我沾的光不少。”6月28日,两河口镇高桥河村贫困户李道武,从村里领到了2000元工资。

受疫情影响,李道武和八旬母亲的生活陷入困境。今年3月,他被纳入村公益性岗位担任保洁员,同时兼村里一位五保户的护理员。他算了一笔账,一年拿到手的有5000元,母子俩的生活没了问题。

“为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今年发电收益的80%用于公益性岗位工资、村公益事业劳务费用支出。”秭归农村经营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光伏扶贫电站收益资金已惠及秭归9100多户、2.7万贫困人口。

贫困户谭本龙引进大球盖菇试种成功补助500元,贫困户向玉昌打造最美庭院奖励500元……在该中心打开分配统计表,只见一笔笔资金,清晰而温暖地照亮着贫困户。

为实现精准分配,秭归制定了收益分配方案,严格执行“三议两公开”,即电站收益分配方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做到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对光伏板进行管护。通讯员供图

“光”事如何管好?

精准管护,市场运作,撵赶每一寸阳光

国网湖北电力有限公司第一期综合评估显示,秭归光伏扶贫电站实际年发电量超设计值21%,专家认为其发电效益及后期管理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秭归为何“电力十足”?笔者在高桥河村电站看到,36组光伏电板整齐地排列在四周空旷的山坡上,4台逆变器嗡嗡作响。

风车驱鸟器、太阳能灭虫灯瞬间吸引了笔者的目光。“以前雀嘎子、蚊子、虫子特别多,特别鸟雀子粪落到光伏板子上,太阳一晒就成斑,很难清洗掉。”电站站长张邦华说,自从用上这两件“武器”,轻松了不少。

在张邦华的带领下,笔者走进电站工具间,除雪工具、光伏板清洗工具、除草工具……一排样式各异的工具让人大开眼界,其中不少工具是他自制而成。

一寸阳光一寸金。“要想阳光扶贫收益好,逆变器里无杂音,杂草不能长太高,光伏板上常清扫……”张邦华说起看护心得,跟着阳光跑。

温度高、网上停电、雷雨天气、设备故障,是致光伏扶贫电站停电的重要原因。张邦华说,遇到这些情况必须马上处理,耽误不得,每一分钟都是钱。

精准管护出效益。“高峰期一天能发电1300度,去年发电量达22万度,超过了电站设计发电量的37%。”张邦华介绍说。正因如此,他被国网湖北公司专家称为光伏“牛人”。

管好“光”事,仅有“牛人”还不够。秭归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委托紫昕国投公司进行专业运维,电站全部接入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实现了“线上集中监控,线下统一运维”,发电量、电站运行等情况通过手机随时掌握。

线下同步精准管护。该公司主管胡家刚告诉笔者,公司每周分析监测数据,每两个月对全县电站实地巡查1次,平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

“电站管护对发电效益影响很大。”胡家刚说,事实证明,精准管护到位的电站,一年可多发电近2万度。

目前,秭归有28座未出现任何设备故障。今年1至5月,全县光伏扶贫电站发电512万度,比去年同期增收108万元。

“截至目前,国网湖北电力有限公司对湖北‘三县一区’236座光伏扶贫电站进行综合评估,秭归没有一座排在后10名。”国网秭归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马静安说。

“农光互补”立体生产模式——棚上发电,棚下种养。通讯员供图

效应如何持久?

精准发力,始终姓“扶”,压实每一份责任

“棚上发电,棚下种养”,笔者在茅坪镇建东村,见到了这种“农光互补”立体生产模式。“光伏板下种了7亩羊肚菌,5亩中华蚊母。”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胜说。

建东光伏电站,分三部分而建,位于一组的那部分,紧临穿村而过的泗溪。李胜说,正准备在光伏板下养鱼。

这是秭归力促光伏扶贫电站效益最大化的一个缩影。“光伏扶贫电站要始终姓‘扶’,如何让这笔集体经济持续发挥效益,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今年6月10日,在国家能源局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县光伏扶贫运维管理部训班上,秭归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勇分享经验的同时,也提出这一新课题。

笔者了解到,秭归已初步建立了一个部门主管、一家公司托管、一套制度管理、一支队伍管护、一个标准考核的长效机制。

目前,秭归实行由县光伏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委托紫昕国投公司运维、“站长+看护员”的日常管护模式,制定了运维管理办法、收益分配实施细则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

“电站发电效率达到80%以上的,才按照当年电费收入5%的标准支付运维管理费。”胡家刚介绍。

严管出效益,严管保安全。秭归对光伏电站实行“半年一自查整改、全年一考核整改、一年一审计整改”,用考核指挥棒倒逼每一份责任落实,促进效益提升。

2019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为秭归光伏扶贫电站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数据实时自动上传至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马静安说,可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出电站“离线”“故障”“报警”原因,及时排除故障,极大地缩短了抢修时间,减少了损失。

光伏电站使用年限较长,因此,有关乡(镇)负责人建议,分配制度不能“一定了之”,要在坚持大原则基础上,因村、因户施策,因时、因势而变,不断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笔者在九畹溪镇槐树坪村看到,绿油油的中药村吴茱萸苗正在田间拔节生长。村党总支书记颜伏锦说,这将是带动群众脱贫的“绿色银行”。

2018年,槐树坪村决定依托本村向俊周家庭农场发展吴茱萸产业,利用村光伏扶贫电站收益4.9万元,为70户贫困户购买吴茱萸苗4900株。

“我种了60多株吴茱萸,有农场统一收购,不愁卖。”64岁的易地搬迁贫困户颜道生,眯成缝的双眼里,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曹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