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宜昌市第9座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顺利完成先导索过江作业,南北两岸主塔实现了首次“牵手”。
先导索架设是悬索桥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工序转换环节,标志着桥梁建设正式转入了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国内大跨径悬索桥先导索过江通常采用船舶拽拉、火箭抛送、热气球牵引和直升机牵引等施工方法。结合市区建设的实际和桥梁设计方案,伍家岗长江大桥先导索过江选择了经济效益、安全性最佳的船舶拽拉方案。
“整个施工过程就像‘穿针引线’。中交二航局伍家岗长江大桥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李辉介绍,“两座157米相当于50层楼高的主塔就是两根体型巨大的“针”,而先导索就好比是一根“线”。
此次先导索采用直径32毫米,长2350米的高强度钢丝绳,由2艘1200马力的拖轮分别由南北两岸主塔处向江中心的定位驳船处牵引,经过3小时(时间)的江面作业,两根先导索顺利完成对接。随后,南北两岸主塔顶端的卷扬机(提升设备)启动,将先导索提升至距离江面30米的高空。
“由于大桥位于长江主航道,上游就是三峡枢纽,航运繁忙,我们提前和海事部门沟通发布预警并全过程警戒,预先计划封航4个小时,现在提前1小时完成”,中交二航局伍家岗长江大桥项目部总工程师周志兴介绍,“为保证顺利施工,我们前一个月开始谋划,多次进行技术交底和预演”。
此次先导索施工采用的“水上牵引法”,需要7个工点同步施工,其中大桥南北锚碇两个工点之间相隔距离超过1500米,跨越山地、长江地形,为了确保信号畅通,中交二航局特地购买了一整套高强信号的通讯设备。
据周志兴介绍,后续大桥施工过程中将利用先导索来回拉拽牵引,逐步形成“猫道”施工平台,从而搭建起空中跨江施工的“栈桥”。
伍家岗长江大桥是宜昌城区首座主跨度千米级的大桥,为双塔钢箱梁悬索桥,采用一跨过江的方式,全长2813米,主跨1160米,由中交二航局和中建三局联合实施。该桥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湖北省19座过江通道之一,是宜昌市实现“一江两岸”共同发展,构建“四纵五横”快速路网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大桥于2017年初开工,今年9月南北岸主塔成功封顶。
中交二航局南岸工地毗邻中华鲟洄游产卵所在地,在施工过程中极为注重绿色环保措施。项目否定了掘进速度快、效率高的旋挖钻施工,改成效率相对较低但对地层无破坏的冲击钻小冲程施工。同时搭配泥浆分离器,启用泥浆双泵内循环施工,实现了泥浆“零排放”。
伍家岗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宜昌城区内中外三环真正成形,将有机串联伍家岗区与点军区,真正实现“同频飞翔”。同时,对于实施国务院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冯志强 通讯员 徐付迪 雷伟利 尹旺 责任编辑 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