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 宜昌社会解读

勇毅笃行攀高峰 ——解析十六化建“双百亿”奋进之路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2日14:24 来源: 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高炜 通讯员郝玉洁

预计新签合同额250亿元,产值超150亿元······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佑锟透露,2022年,公司有望交出一份历史最好的“双百亿”成绩单。2015年以来,公司扎根属地坚持当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30%,六年翻两番,在宜纳税逐年攀升,作出了“国家队”应有贡献。

深耕主业,敢为产业转型“排头兵”

十六化建与宜昌携手,缘起“三线建设”。

1974年,化学工业部在宜昌成立“化学矿山建设公司”,将支援贵州“三线建设”的主力队伍迁往峡江之畔。1986 年,矿建公司和十五化建合并为“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第十六建设公司”。2012年,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正式更名成立。

十六化建先后完成国内外3000余项重点工程建设,逐步成长为行业翘楚。其中,建成的石油化工装置质量优良,刷新多项业界纪录,均实现一次试车投产成功。

得益于在化工、石油化工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强劲实力,十六化建敢为“排头兵”、善为“生力军”,成为宜昌打造精细磷化中心、清洁能源之都的中坚力量。

2018年,宜昌强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十六化建先行投入6亿元建设姚家港产城融合项目,保障了当年17家企业首批入园。目前,该园成功入选全国第五批绿色工业园区、第三批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

白洋工业园田家河片区是宜昌化工产业破立并举的主战场,也是十六化建大展拳脚的主阵地。近年来,公司相继承建新宜化工洁净煤加压气化多联产技改搬迁升级项目、和远气体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宜化可降解新材料项目、邦普宜化配套原料及磷酸铁项目等,合同总额约35亿元。

其中,新宜化工项目的氨醇产能达55万吨/年,是国内单套生产能力最大合成氨装置;和远气体项目可为国家半导体产业等关键领域,提供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材料解决方案。

同时,为破解磷石膏综合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十六化建主动作为,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组建研究小组,共同研究磷石膏作为路基材料的替换方法,有望大规模投入使用。

风雨同舟、砥砺前行。农历小年当天,中央、省属在宜企业座谈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饱含深情,充分肯定十六化建作出特殊贡献,并表达了诚挚感谢。

多元并进,当好城市发展“合伙人”

在西陵区西陵二路与营盘路交叉处,总投资30亿元的中化·誉峰棚改项目正抓紧施工,C区总部办公大楼预计2023年3月底竣工投用。

该项目是宜昌首个由央企主导,也是十六化建首个自主投资的重点项目。换言之,十六化建掏出“积蓄置办“新家”,意味着从此翻开了属地化发展的新篇章。刘佑锟说,公司将借此为契机,向宜昌聚合各类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大   资宜昌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当好城市发展“合伙人”。

一方面,从“做项目”到“做市场”,加强与政府部门、平台公司、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探索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路径——

8月,在田家河片区,十六化建投资3亿元,开工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计划2023年5月竣工。该项目由管道、化工装置模块化装配式建造中心,特种构配件精加工中心,化工维检护服务中心等组成,是十六化建“工程+实业”两翼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通过“造势”实现“造市”——

“势”指的是擦亮“中国化学”金字招牌,打造品牌工程,增强企业竞争力。“市”指的是加大产融结合力度,以基金投资带动大型工程项目承包模式,助力业绩井喷。目前,公司已经陆续与宜昌市政府、长江生态环保集团、三峡基地发展公司等17个关联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相较于2016年,十六化建2022年新签合同额增长7.19倍;营业收入增加4.77 倍;利润总额增加6.39倍。今年上半年,实现新签合同额105.89亿元,其中非化工项目新签合同额62.98亿元,转型业务占比59.49%。

从专注化工到积极参与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政工程、水利及流域治理等领域,彰显出十六化建扎根宜昌谋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刘佑锟说,将培育差异化发展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新增长点,助力宜昌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

双招双引,架起央地合作“连心桥”

6月,十六化建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邮政宜昌分公司等8家单位,正式组建“中省在宜企事业单位党建联合体”,旨在发挥自身优势,合力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类似的交流合作愈加频繁,央企与宜昌进入历史最好的“蜜月期”。

中省在宜单位被誉为产业裂变的“引擎”、科技创新的“高地”,对高层次人才有着更强的吸附力。而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青年友好活力之城,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因素。

近年来,十六化建坚持365天引进人才,大力推行校招 “精英计划”,年均引进应届毕业生和社会成熟人才500余人。建立专业系统人才库,实施差异化培养,一大批80、90后年轻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建立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薪酬激励体系,员工工资年均增速超过10%,保证了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十六化建第一时间捐款300万元,派出突击队援建武汉雷神山医院,在“大疫”中书写“大义”,被评为“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单位”。另外,连续7年定点帮扶的柳林村,捐赠资金100余万元,帮助曾经的“省级贫困村”蜕变成“省级生态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责任编辑:曹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