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宜昌频道 > 宜昌特别推荐

扶智富脑袋 夷陵“五个课堂”助“精神脱贫”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6日07:20 来源: 湖北日报

有志气,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夷陵“五个课堂”助“精神脱贫”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袁平 朱永杰

志不立,穷根难断。

扶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精神贫困,更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当“等靠要”思想成了常态,再多的资金、再好的政策,效果也会打折扣。

怎么破?宜昌市夷陵区聚焦精准扶贫等重大主题,创新推出理论宣讲、家风传承、技能培训、生态教育、红色文化“五个课堂”,着力破解“精神贫困”,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扶志强信心,激发“想脱贫”的干劲

“有两兄弟,分家后哥哥好吃懒做,尽管分得大笔财产,但很快吃光了;弟弟勤劳节省,没分什么东西,却渐渐富了起来……”

2018年12月2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扶贫宣讲会,在夷陵区下堡坪乡秀水村一农家院举行,村民们围坐一团,听刘德芳讲故事。

80岁的刘德芳,中国民间故事家,十里八乡有名的讲故事高手。台上,刘德芳清了清嗓子,一则《懒汉又回来了》故事,引得村民捧腹大笑。

“笑归笑,我们老百姓想要不受穷,还得自己努力才行。”秀水村贫困户陈天荣是刘德芳的忠实“粉丝”。

如今,在政策的帮助下,陈天荣主动种起药材,养上土鸡,日子也逐渐好起来。

夷陵区“五个课堂”,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我们讲什么、群众怎么爱听我们怎么讲、群众哪里需要我们在哪讲”。党员干部带头宣讲的同时,网罗社会各界英才,让专家讲“理论课”,能人讲“致富经”,典型讲“身边事”,群众讲“百姓话”,不断激发贫困群众“想脱贫”的干劲。

从城镇街区到田间地头,从大政方针到身边故事,从政策宣讲到文艺展演……党的十九大后,“五个课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巡讲巡演。同时,制作成专题菜单下发到各基层党支部,实行“群众点菜”,送课上门,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扶智富脑袋,增强“会脱贫”的能力

2018年12月28日,在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移民绣花技能传承培训开课,移民免费学习基础针法和色彩搭配等技能。

起初,这里只是免费教当地妇女学习绣花技艺,学成后在家上班、按件计酬。如今,开办起技能培训课堂,围绕手工技艺、文化继承、旅游服务等开展培训,助推移民创业致富。“不用花一分钱,当地政府还会为培训的移民提供生活补贴,培训班几乎场场爆满。”培训班负责人谢蓉说,随着乡村旅游兴起,移民致富门路越来越多,但苦于无技能,这种免费技能课,深受群众欢迎。

在小溪塔街道的创业课堂,80后专职创业服务人胡景韬,将优质农特产品送到互联网,成功探索出一条“创业流水线”,帮助贫困户和大学生走上致富路。

下堡坪乡茶农技能培训课堂,秀水天香茶业公司总经理汪家新手把手培训种茶、制茶能人,部分学员已成为福泽乡里的骨干。

截至目前,该区通过“五个课堂”开展宣讲活动1.4万余场次,培训党员群众52.3万人次。“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很大程度上由于缺少脱贫思路和致富技能。”夷陵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说,“五个课堂”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举办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身无长技“不会脱贫”的问题,让脱贫群众“站起来”“走得远”。

扶德正风气,营造“争脱贫”的氛围

“以前‘赶情’,一年的收入都搭进去还不够。”1月3日,说起狠刹人情风,贫困户陈怀俊打心里赞成。

陈怀俊,夷陵樟村坪镇栗林河村村民,原计划去年5月1日把家中老人80岁、新房乔迁两桩喜事一起办。村红白理事会得知消息后,上门宣讲狠刹人情风的政策,陈怀俊夫妻当场退掉“炊事班”,群发信息取消了请客计划,并签下承诺书。

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源于樟村坪镇以“人情风”治理为切入点,开设家风传承课堂,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助推乡风文明。

不仅在樟村坪,龙泉镇雷家畈村民邹长林在屋场讲述自己10多年没办酒席的故事,带动全村狠刹“人情风”。

在太平溪镇,依托全国唯一望氏宗祠开设家风传承课堂,“中国好人”袁裕校分享祖孙四代“读书学文化,不当睁眼瞎”的奋斗史。

人们说,投机取巧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沉溺于酒桌牌桌的少了,积极发展产业的多了。

【责任编辑:周婵】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