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在全国“两会”特刊中刊发文章,点赞宜昌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在驻地接受了采访。
张家胜介绍,去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首站到宜昌,对宜昌改革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让全市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壮士断腕的力度推进化工转型升级,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答卷。
张家胜说,宜昌强力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地耗下降5%、水耗下降7%。做减法的同时,宜昌狠做加法,一方面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产值已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8.2%,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5%,成为发展第一动力。在此基础上,去年宜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破解“化工围江”的阵痛中迎来“绿色蜕变”。
张家胜说,宜昌的发展“颜色”直接影响到长江生态,全市上下必须以实际行动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宜昌出台国内首个地级市环境总体规划、实施《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在全国率先实行河湖长制并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一系列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新举措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
张家胜说, 一年来,长江宜昌段干支流两岸岸线复绿178公里,生态复绿3.95万亩;宜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4天,同比增加16天;长江、清江等重要河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保持优良。通过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打好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持久战,人民群众期盼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鱼翔浅底景象正逐步重现峡江大地。(记者高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