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陈昌亮 马超)近日,笔者走进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呈现的是让人心动的新图画:文化广场练舞步、活动室里唱歌曲、农家书屋学技术、村头院坝看电影……
“文化古夫”的魅力,正成为普通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追求!
理论宣讲强筋壮骨
地处香溪河左岸的龙池村海拔1500多米,交通不便,村里没有优势产业。如何寻找一条致富路,带领全村农户脱贫奔小康,成了孙宜娥当选村书记后的一块心病。
孙宜娥至今记得,2016年镇里成立讲师团,龙池村党支部一班人在看到讲师团“菜单”的当晚就定下“菜单”:选定讲师团胡珊珊的乡村旅游这一课。第二天,胡珊珊带着准备好的课件,为60多名党员群众上了一堂乡村旅游课。
随后,龙池村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成功打造千亩油菜花田;建设龙池龙眼、龙柱等景观,扩宽现有道路,开放仙侣山景区,举办油菜花节,吸引上万人到龙池村旅游,攥着票子的村民们看着来往游客笑开了花。
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古夫镇党委书记向月军介绍,自2016年至今,古夫镇在全镇范围内集合一批懂政策、懂理论、会实践、有经验的党员干部及乡村贤达,组建“百人讲师团”。讲师团通过“对标选课”“定点送课”的模式,把正确的理论、先进的理念、实用的技能送到全镇各个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群众脑海中,激发全镇干事创业活力。
像龙池村这样的例子在古夫镇还有很多。为了确保郑万高铁顺利建设,北斗社区请讲师团为社区党员群众讲政策,统一了党员群众认识,引导大家支持高铁建设。咸水村请讲师团宣讲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半年时间里,咸水村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将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到30多万元。
文化乐民润物无声
“人间天路板舍通车了!”1月2日,平水村在海拔1100多米的板舍小组举行公路全线开通仪式。村里的民间艺人刘成元带着他的围鼓班子自发来到现场,吹响唢呐,敲起围鼓……
刘成元说,板舍共有76户216人,祖祖辈辈肩挑背驮,把路修通成为几代人的梦想。“感谢精准扶贫让百姓圆梦了。”
古夫镇镇长谢清和生介绍,古夫镇山大人稀,农民长期过着“床头、田头、筷子头”的单调生活。该镇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以文化生活让百姓乐起来。
自2009年开始,古夫镇由文化中心牵头负责,在所辖的10个村(社区)分别成立了民间文化协会,培训民间艺人,每年补贴数万元活动经费,到村、组开展惠民文艺演出。
农村文艺演出队进村入户,用身边人演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产生的好效果,是对“风行担当”古夫精神的最好诠释。
精神富裕引领文明
咸水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3月16日,笔者来到该村三溪河易地搬迁扶贫安置小区,只见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扶贫超市等设施一应俱全。
正在扶贫车间培植柑橘、白茶苗的贫困户妇女杜代梅坦言:“家门口上一天班争80块钱。累了可以跳跳广场舞,雨天到农家书屋翻翻书,现在吃穿不愁。”
古夫镇在建设“文化古夫”中,注重用身边的典型引路,激发群众的精神动力,学好人做好人,富口袋富脑袋,从而引领乡风文明。
古夫先后推出了“孝爱侄女”孙晓菊、“孝心女婿”邓清林等先进典型,并把他们的事迹制作成电视短片,编成文艺节目,通过道德讲堂、“村村响”广播、文艺演出广泛传播,让村民学有榜样,追有标杆。
古洞村返乡青年万忠华投资30多万元兴建的沼气池,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和周边47户贫困户受益,他免费为贫困户安装管道和灶具,无偿提供沼气、沼液。
万忠华还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旁建起了年饲养蛋鸡2万只的“扶贫车间”,使周边12户贫困户长期在此打工,增收致富。
水上公路兴建时,深渡村有39户农民的房子要整修,部分农民的耕地要占用。该镇通过文艺演出形式,帮助村民美丽乡村建设的算明白账、长远账,使征迁矛盾得到化解。
2018年,古夫镇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网上信访共92起,同比下降38%。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8起,调处100%。近年来,全镇10个村(社区)有4个村获得市级文明村和市级文明新风示范村称号,7个村获得县级文明村称号,有近900个农户成为“星级文明户”。
文化的力量,让古夫更加自信地奔跑在科学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