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维修的“主治医生”邓亚新。 通讯员 汪运钦 摄
坚守泵站,守护一方平安。通讯员 汪运钦 摄
邓亚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27年。通讯员 汪运钦 摄
一场暴雨过后,邓亚新去排查险情 。通讯员 汪运钦 摄
电力“抢险尖兵”邓亚新。通讯员 汪运钦 摄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讯(通讯员 汪运钦)在富庶而美丽的当阳,一泓清水悠悠地从这里蜿蜒而过。
这条河叫“沮漳河”,被称之为当阳的“母亲河”。河水蜿蜒曲折六十余公里,流经处有乡镇,有村庄,还有散落在河边的12座泵站。
位于草埠湖镇张闸村的张家口泵站是当阳市最远的一个泵站,承担着沮西大垸中下游两河镇、半月镇、草埠湖镇12.5万亩良田的排涝抗灾任务,是宜昌、当阳重点骨干排涝泵站。
13年前,38岁的邓亚新在这里扎根,为百姓的岁月静好负重前行。也许是在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基层泵站工作久了,邓亚新显得拘谨、木讷,话不多,但零星的几句话充满着对水利工作的热爱。
他说:“排涝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守护这一方平安。”
他说:“枯燥、寂寞的事,总得有人干。”
暴雨中的“抢险尖兵”
6月13日,笔者驱车来到张家口泵站,晒得黝黑的邓亚新和同事们正在机房打扫卫生。占地25亩的泵站,六名同志需要整整半天的时间来打扫。每天早上8点,邓亚新都会准时出现在泵站,保洁养护,查看水位,清理闸道附近的杂草……然后,再去巡堤。
“平常工作简单,遇到汛期就不容易了。”邓亚新说,2016年7月21日,沮漳河水位居高不下,半月、两河、草埠湖三镇的水汇入新港,服务区面临严重内涝威胁,泵站工作人员全部上岗值守排涝。晚上9点,一阵雷电狂风之后,张家口、彭家湾、柘林滩3座泵站机组同时断电停止运行。
河水不停地上涨,电话接二连三地响起,电话里老百姓的诘问让他心急如焚。邓亚新断定是胡场变电站35kv排涝专线出现故障。如果不及时恢复供电,沮西大垸9万多亩的农田将颗粒无收。险情就是命令,邓亚新套上雨衣,背着检修工具,带着站里其他5个同志,徒步对24.5公里专线上的148根电杆进行逐杆排查。在泥水里滚爬了4个多小时,步行9.4公里,故障源被终于找到了,此时已是深夜2点多,饥肠辘辘的邓亚新才发现还没有吃晚饭,大伙儿和着雨水吞下几口方便面充饥。这时候,风更劲,雷更响,雨更猛,上涨的河水不能等,邓亚新系好安全绳,攀上12米高的电杆进行抢修作业。闪电不时划过头顶的天空,站在地上的同事们一个个把心提到嗓子眼。1个多小时后,3座泵站高压供电线路恢复供电。事后经测算,这次抢修比按正常程序报修提前了6小时,为受益区人民减少涝灾损失1200余万元。
12.6公里的沮漳河大堤,邓亚新每天都要用脚丈量,用眼查看一遍,堤上哪里冒出几根杂草,他都能知道。13年,邓亚新在堤上来来回回的走出了3万多公里,和他的同事们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涝灾害,检修排涝设施116台次,参加排涝时长达6860小时,排水4.08亿方。
机器维修的“主治医生”
在当阳市河道局,邓亚新是个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哪个泵站出了故障,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5月26日,马家闸泵站1号机组无法运转,邓亚新赶去支援,查问题、拆泵体、换泵轴,水泵正常工作。
6月5日深夜,曹家佬泵站来电“求救”,出水港前池被杂草堵塞,邓亚新踏着泥泞,摸黑赶往目的地, 1米多高的水位落差,他二话没说直接跳进水中,挥起镰刀一把一把将水草割下,整整两个小时,排涝渠道打通了。
……
每年3、4月份,是泵站机器检修的时节,要为汛期排涝做准备。邓亚新除了正常到泵站上班外,还要率市河道局检修组给全市12个泵站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抬泵体、换叶片,抡大锤、抬泵轴……什么活儿重,他就抢什么活儿做。
“小邓吃得起苦,技术过得硬。”他的师傅郑纯洋这样评价道。
对泵站工作者来说,排涝时机器出故障是最令人头疼的。走维修流程,不仅会花费资金,还浪费时间。邓亚新动起了脑筋,自己会了,什么问题就都解决了。
为避免与日常工作冲突,不爱说话的邓亚新,把闲下来的光阴都用于苦练维修技术。工作日他白天跟着师傅学,给他们“打下手”,晚上就抱着书本啃;休息的时候,他更是卯足劲攻难关。看多了,学多了,邓亚新也渐渐摸透了设备的“脾性”,设备“病”了,他总能“对症下药”。开的“药方”多了,如今的邓亚新,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听声音,就知道哪台机器“病了”,去看一看,就知道“病因”。
维修手到擒来,但每年一大笔更换磨损零件的费用却始终让邓亚新如鲠在喉。“必须要想办法降低损耗”,邓亚新的倔脾气上来了,一头扎进了水泵轴的研究中。
找资料、测数据,改造闲置废弃设备…… 周末在家,他也满脑子都是水泵轴,妻子叫他吃饭也不答应,非得站到他身边推推他,他才回过神来。经过反复试验,邓亚新发现只需更换下轴承套就能使水泵轴的使用寿命延长1倍,成本却可节省一半。
有了开头,邓亚新便一发不可收拾,不断推成出新,废旧利用、技术创新……13年来,他累计为河道局节约资金180余万元。
家庭的“甩手掌柜”
“我们基层的泵站人对得起工作,但是对家付出得太少了!”说这话时,邓亚新眼圈红了。由于常年待在站上,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缺位于儿子的整个成长过程。
家人对邓亚新没有太多的责怪,流露更多的是对他工作的理解与关心。他的妻子说:“我们知道他很爱这个家,可他更爱工作,他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工作上,我们一家人都支持。”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因为夫妻俩都忙于工作,儿子不满3岁,邓亚新就将他托付给亲戚照管。家长会、中考、高考、参加工作,儿子人生每一个重要节点他都“缺席”了,但25岁的儿子却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邓亚新说家人的支持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也是他能用心工作的最大动力。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邓亚新总是在忙碌。2017年6月,83岁高龄的母亲因上颌恶性肿瘤在宜昌放疗,此时正值汛期,他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只能在电话里问候。老母亲知道儿子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反过来宽慰他,叮嘱他注意安全,爱惜身体。汛期一结束,邓亚新赶到医院照顾了一夜,又匆匆赶往设备检修的地方,在母亲床前尽孝又成了一张“空头支票”,但他并不后悔。他说,希望母亲等等他,过几年退休了,就多陪母亲,尽孝道。
从事水利工作27年,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同事走了一拨又一拨,但邓亚新始终坚守在排涝抗灾第一线,27年里,他虽无惊人的壮举,也无耀眼的光环荣誉,却用那一份执着和追求,为老百姓筑起一道平安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