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实习生邓凌云 摄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曹霓 通讯员逄渤 实习生邓凌云)11月18日上午,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加强水路交通执法,打造绿色优质宜昌水运”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水上交通执法在长江污染治理上的做法和成效。近一年多来,该局精准执法,高效履责,助推宜昌江段水质不断优化,促进江豚、中华鲟等水生物的持续回归,在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评估考核中蝉联综合考评第一。
敢于亮剑 构建全责任体系
长江干流流经宜昌232公里,占湖北省长江过境里程的近四分之一,特殊区位决定了其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具备三多三难的特点:船舶多,流动性大,监管难;船舶污染物种类多,处置难;船舶污染物治理环节多,协同治理难。
去年8月,该市整合市港航建设维护中心承担的水路运政、航道、港口、地方海事等行政职能,组建市水路交通综合执法支队,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督促港口码头根据“环保八条”配备建立喷淋、污染物接收、垃圾收容器等环保设施,斩断环境污染之源。
同时,水路执法支队全面落实三项监督职责,达到污染防治现场可管控,污染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在其成立3个月内,就成功办理水污染案件4起,对水污染违法行为形成强有力震慑。
船舶污染物接受检查。通讯员供图
标本兼治 推进全流域治理
为集中力量“治”长江,宜昌还构建“指挥部+专班”工作体系,打响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整治等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宜昌水路执法支队联合宜昌海事、三峡海事、长航公安等部门,统筹长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开展船舶配员及污染物专项检查,查验船舶1213艘;督促全市48艘污染物接收船提高接收服务水平,上船手把手推广船舶污染物信息系统;组织开展港口船舶消防安全、打击非法采砂、日常巡查港口岸线及取缔码头等行动,打破各自为政格局,实现地方交通与中省在宜交通部门合力共建平安水域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执法效果。
宜昌市交通执法部门检查运输“无合法来源凭证砂石”船舶。通讯员供图
彰显温度 纾困“停不得”企业
全市人民要的是美丽环境,而企业要的是经营生存,两方面并不是零和游戏。
疫情阴霾下,该市水路执法支队做到疫情防控和水运行业重振“两手抓”,确保7家“停不得”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同时开展“双百行动”,为50余家企业提供政策及防疫物资帮扶。据调查摸底情况,自今年7月份以来,宜昌港口吞吐量、货运量每月以2位数增长,有望超越2019年,分别达到8300万吨和5600万吨。
执法过程中,水路执法支队实行审慎、人性化的执法方式,着力构建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对80余处轻微违法行为依照规定进行教育,建立“失信曝光,守信激励”诚信管理机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积极推进各级专网与“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对接,仅一年来完成各类行政审批事项3000余件,开展免费邮寄1282件,预约服务148件,延时服务20件,容缺办理25件,群众满意度100%。
双随机一公开审慎包容执法。通讯员供图
据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本华介绍,下一步,将从强执法优化“外环境”、抓整治保障“大安全”、优服务助推“内循环”三方面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落实落细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营造良好水路交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