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无痕,奋斗有迹。过去的五年,是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取得重大成绩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五年来,宜昌人社系统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时时铭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就业服务持续发力,人才资源不断集聚,社会保障愈发完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信息化支撑更加有力,人社扶贫硕果累累。
五年来,人社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整体工作处于全省前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纷至沓来,全市人社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一串串数据,折射出改革奋进的点滴成就;一项项荣誉,拓印着人社人的初心答卷。今天,让我们从数字中,回顾“十三五”这波澜壮阔的五年。
就业创业服务大力推进,全市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2019年7月18日伍家岗区万达广场招聘夜市
●城镇新增就业48.2万人
“十三五”期间,全市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48.2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13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6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173%;困难人员再就业9.5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190%;第三产业吸纳所占比重提升3.3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1.8%-3.8%的较低区间。
●“三年引进10万大学生”取得实效
自我加压,启动“三年引进10万大学生”招才引智计划,先后制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宜就业创业3个18条政策文件,引才、育才、留才、聚才生态加速形成,政策效应持续扩大,近三年全市累计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9.56万人,引才数量和成效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来,全市累计接收实习实训大学生12余万人,培育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家,106名大学生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资金共350万元。
●就业补助资金惠及57万群众
“十三五”以来,全市共使用就业补助资金22.65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140%,惠及57万人,增长118%。发放失业保险金5.23亿元,重点群体帮扶实现常态化,121家去产能煤炭企业、134家“关改搬转”化工企业职工安置工作基本完成,退捕渔民实现100%安置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连续15年实现动态“清零”。
●落实各类培训补贴资金1.4亿元
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达71家,新增企业数量为“十二五”的2.4倍,营收达14.16亿元,宜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工建设。职业培训能力不断提升,就业培训定点机构从22家增至44家,培训专业由20个逐步增至74个。扎实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全市共开展各类培训11万人次,落实各类培训补贴资金1.4亿元。
城乡社保体系不断健全,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社保窗口服务人员在市民E家APP上为群众进行资格认证
●三项保险综合征缴率达99.32%
“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不断织密扎牢养老保险“安全网”。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三险综合征缴率达99.32%,全力推进社保扩面工作,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1.3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2%,比“十二五”期末(2015年底)增长12%。全面落实社保降费率、免征、缓缴等政策,累计为全市参保单位减负72.56亿元。
●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实现累计“16连调”
老有所养,民之所盼。伴随着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我市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也在年年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连续五年上调,到2020年已累计实现“十六连调”,月均达到2143元,比2015年底的1576元/月增长了36%。“十三五”期间(2016年至2020年11月)累计为全市98.69万名离退休人员,累计发放养老保险待遇533.74亿元,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改善。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完成率接近100%
有序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确保落实退休“中人”改革后待遇,稳妥做好老机保与其他制度转接。目前全市参保机关事业单位2526家,参保总人数15.6万人,在职职工正常缴费占比99.6%。2019年底,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完成参保上线,我市老机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接续基本完成。
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2020年11月17日,宜昌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我选湖北 爱上宜昌”中、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全市专技人才、技能人才总量近90万
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完备,人才引进机制渠道不断拓宽,人才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人才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更趋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市现有专业技术人才31.9万人,其中科技研发人员2.5万名,省管以上专家累计452人次。技能人才57.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7.5万人。
●1.8万名企业专技人才搭上职称评审“直通车”
开展企业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双贯通”评价工作,800名技术技能人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提供“培训进工厂、评价进现场”的“直通车”式评价服务,1.8万名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获得中初级职称。试点开展“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基卫高”)、乡村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申报评审(“乡教高”)改革,创新开展新文艺群体人员职称专项评审工作,推动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工作,初步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常态化评价机制。
●2名选手入选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
湖北三峡技师学院与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合并,实现宜昌职教资源优化融合。办学规模更大,办学实力更强,获批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近三年,有6名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34名学生在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居全省前列。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和工业控制项目全国选拔赛中,学院选手易子杰、文谨宜分别以第1名和第7名的成绩强势进入国家集训队。
●保障38.5万考生人事考试安全无差错
人事考试安全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人事考试服务领域和服务类别进一步拓展,考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考场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建成人事考试标准化考场580个,容纳17400人。顺利组织24个类别、30.68万人次的职业资格考试,291个专业、7.8万人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招聘考试。发放各类执(职)业资格证书1.66万本。
和谐劳动关系扎实构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2020年12月18日,在“宜昌市十佳和谐企业”创建总结大会上,企业代表共同宣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倡议书》
●劳动监察案件年度结案率超过98%
在建项目推行宜昌“一条通道、一块责任牌、一个公示栏、一套台账”四个一现场管理模式,实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推进根治欠薪信息化、两网化管理模式,将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其他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纳入“黑名单”,13.45万人纳入实名制管理,2018年4月设置农民工工资支付专户以来,共代发工资29.07亿元。近年来,全市劳动监察案件结案率均达到98%以上。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超过98%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更加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成立宜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推进“要素式”办案改革,“十三五”规划期间,各年度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8%以上。
●两届“宜昌市十佳和谐企业”各获10万奖励资金
深化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并研究制定评选标准,用6年时间使全市95%的企业进入创建行列,60%的企业进入和谐企业行列,30家企业进入“十佳和谐企业”行列;对当选“十佳”的单位,除给予优惠政策外,还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目前已成功开展两届“宜昌市十佳和谐企业”评选,全市企业创建热情日益高涨,劳动关系整体和谐稳定。
部门自身建设从严从实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020年3月23日,宜昌赴广东“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就业专列从宜昌东站启程,市人社局组织“23℃人社服务”专员提供全程服务
●“23℃人社服务”深入人心
围绕给服务对象提供最佳舒适度服务这个课题,市县乡三级人社服务平台和全市2000余名人社干部整体联动,瞄准焦点、疏通堵点、紧盯痛点,着力“强意识、强作风、强基础”,极力“优项目、优流程、优机制”,努力提升人社服务精准度、便捷度、舒适度。“135”服务时限承诺、工作失误失职失责和创优获奖备案、预问责、23℃人社服务标准等制度创新实施。2019年,该品牌被省人社厅在全省人社系统复制推广。
●215项人社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
建成全省“智慧人社”核心三版信息系统,实现全省信息互联,全市数据共享。人社业务在线办理服务事项215项,事项开通率100%,85个承诺时限提速60%,8个“一件事”实现打包办理,“1300”创业担保贷款申报系统成效凸显。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全省首推“先证后验”改革,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劳务派遣单位许可分别从90天、20天压缩到当天立等可取。
●全市社会保障卡覆盖率达95%
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395.58万人,覆盖率达95%;电子社保卡累计签发148万张,超额完成既定任务58%,签发率达40%,实现养老、工伤、失业待遇以及就业补贴等多项待遇通过社保卡发放。针对老年人签发、用卡困难,开通“亲情服务”功能,子女可通过电子社保卡中的“亲情服务”关联父母的社保卡代其操作,3.24万人因此受益。
人社领域扶贫精准有力,各项扶贫成效全面彰显
2019年5月15日,宜昌市优秀专家服务脱贫攻坚基层行活动首站在长阳县榔坪镇中学举行
●13.57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就业扶贫高位推进,全市13.57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达2.4万人。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现3年新增返乡创业1万人目标,创建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县1个,示范园2个,示范项目6个,逐步从“就业安置脱贫”向“高质量稳定就业”转变。
●贫困人员人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缴率达到100%
国家出资,贫困人员应保尽保。截至2020年11月30日,我市共为20.5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 ,代缴率达到100%,有12.36万名达到享待年龄的贫困老人享受城乡居保待遇,享待率实现100%。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先后组织开展“春潮行动”、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行动,全市共组织3683名“两后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率100%,实现了“应培尽培、不落一人”的工作目标。常态化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