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见习记者邓凌云 通讯员张剑)奔腾浩荡的长江大动脉上,宜昌市拥有通航里程678公里,是国家确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三峡物流中心城市。近年来,宜昌水路运输需求猛增,运力逐年增加,宜昌船舶工业驶入加速发展期。
1月6日,记者从“阳光船检 造就宜昌‘船’奇”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自2017年至今,宜昌已连续四年每年新建船舶超100艘,年建造量占全省船舶建造总量一半以上。同时为保障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宜昌市船舶检验中心打造出以“公平公正、规范管理,公开透明、优质服务,让船检工作各项流程在阳光下运行”为核心的“阳光船检”品牌。
创新驱动 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
宜昌是湖北省船舶工业重镇。近年来,宜昌加大投研力度,聚力“四化”(标准化、大型化、绿色化、特色化)船舶建造,让“宜昌制造”在长江中上游锋芒初露。
据了解,宜昌建造的标准船型达137艘,全市船舶总载重155.6万吨,净增39.6万吨,船舶标准化率突破90%,居全省首位;建造货船的平均总吨位由“十二五”的3276总吨增至4346总吨,增幅32.7%;平均载货量由“十二五”的5036吨增长至7177吨,增幅为42.5%。特别是万吨级的大长宽比示范船型,90%均在宜昌建造。
如何对批量船型产品进行创新,在传统三大主力船型基础上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宜昌适应环保、绿色、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持续优化船型产品,交付出赢得市场好评的24艘多功能环保回收船、国内同类型最大的取水趸船、国内首艘快速双体集装箱船、国内内河首艘乘坐升降机的豪华涉外游轮、印尼内海集装箱船等,还有宜昌人民引以为荣的“长江三峡”系列豪华夜游客船。
依托黄金水道,该市靠节能环保、性价比高的船舶占领市场,靠绿色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长宽比示范船。(通讯员供图)
纯电动船。(通讯员供图)
严控船检 以人为本践行“阳光理念”
船舶检验被誉为船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其间离不开严格的廉政制度及船检技术手段。
今年初,宜昌船检中心修订出台《船舶检验工作管理制度》,构建起责任更为明晰、流程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完备、制约更加有力的管理制度。同时积极引进大型、优质设计单位为船厂、船东提供高质量设计图纸,拓宽图纸渠道,提高船厂造船能力及质量水平,推动企业自律自强,使企业和船东从内心感受到船检机构实实在在的真诚服务。
截至目前,该市共有持证船厂41家,其中一级资质5家、二级资质13家、三级资质23家。全市船舶工业年产值达90亿元,宜昌已成为长江中上游船舶建造中心。
为全力支持和帮助航运企业及船舶修造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今年3月17日,该市船检中心率先在全省内恢复船检工作。船检人员在保证疫情防控不松懈的基础上,身着隔离服,穿行于焊花与龙骨间,登舷梯、钻舱口、下机舱,一丝不苟做好各项检验工作。对因疫情原因不能返回宜昌接受检验的船舶开展上门检验服务,验船师们冒着严寒与疫情的双重考验,足迹遍布山东、江苏、重庆、陕西等地。
验船师在现场。(通讯员供图)
针对船厂多、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宜昌船检中心一方面对船厂技术人员实施分片管理,解决现有船厂质检问题,同时督促船厂采取引进高校毕业生、外派学习培训、合理分派互帮互学等方式培养合格的船厂质检人员。近年来,船检中心还坚持开展“最牛电焊工”“明星质检员”“最美验船师”“明星造船厂”等各类比武活动,全面提升验船师专业技术能力,引导造船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培育优质船厂。
“掌上报检、掌上管理、掌上记录、掌上审批、掌上评价,同时提供‘船检工具书’‘船检记事本’等智慧应用和小工具”,宜昌市港航建设维护中心副主任黄鸿介绍,今年11月,宜昌船检中心还在全国船检系统首创“e船检”信息管理平台,让企业享受“最多跑一次”服务。
宜昌市首届船舶建造检验质量技能大比武颁奖仪式暨“e船检”正式上线运行。(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