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金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年,枝江市成立了首家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枝心”调解工作室,3位具有丰富基层调解经验、热心调解工作的人社退休干部被聘为专职调解员,他们个个都是劳动争议调解的“行家里手”。
“枝心”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调解员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工作法,称之为“365调解工作法”。“3”是指重点照顾当事人情绪、重点把握双方争议焦点、重点找到合法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6”是六大调解工作技巧,即“冷却降温法”“降低预期法”“闲话家常法”“趁热打铁法”“案例引导法”“换位思考法”;“5”是指热心接待、耐心解释、诚心调解、真心服务、爱心帮助。
截至目前,工作室受理结案133件,调解成功率85.7%,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群众心目中“叫得响、做得好、信得过”的品牌调解工作室。
做群众信赖的调解员
“没想到才几天就收到钱了,太感谢老彭了,要不是他从中调解,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钱。”建筑农民工赵师傅,去年在务工时不慎受伤,被鉴定为伤残十级,就工伤保险待遇数额和公司僵持不下。因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且赵师傅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相关待遇依法应予核减。老彭耐心向赵师傅解释,谈法律、摆事实、讲道理。待赵师傅态度有所缓和,通知用人单位到场,组织双方面对面核实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金额。经老彭多次斡旋,最终,公司积极配合赵师傅办理了工伤保险待遇的申报领取手续,并且15天内就将用人单位应承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完毕。
赵师傅口中的“老彭”是调解员彭代发,曾任枝江市人社局政策法规股负责人,有着20多年的劳动争议调解经验,退休后被聘任为调解员,因人缘好、专业强、能服众,渐渐成为了调解工作室的“金招牌”。
当争议双方的“老裁缝”
2024年7月,几名工人拿着《协议书》找到李红芹,协议中对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支付经济补偿等事项作出了明确约定,但截至约定期限,公司并未足额支付相应费用。炎炎夏日,李红芹顶着近40℃的高温两次到公司组织双方座谈。考虑到该公司因为业务订单量骤减,流动资金出现短缺,而几名工人工资基数高、工作年限长,经济补偿金额相应较高,要求企业一次性支付完毕存在困难,且公司具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已经不定期向劳动者账户转入部分费用。李红芹劝解工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最终主持双方重新订立了分期付款的协议,并引导双方到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置换了调解书,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你让一步,我让一步,就是海阔天空”,李红芹常常跟当事人这样说。她常把自己比作“老裁缝”,在双方因纠纷产生的“裂隙”上“穿针引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事人的纠纷解决了,距离也重新拉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