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 资讯

宜都人社“调解铁军”:情系民生冷暖 心为群众解忧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8日10:4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张友谊、樊双鑫)近年来,宜都市人社局注重一线调解队伍建设和培育,充分发挥基层“微循环”动力,打通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最后一公里”,打造出一批出色的人社“调解铁军”,成功化解了多起农民工讨薪、职工权益保障、工伤争议纠纷等多领域案件,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调解”速止群众“急心事”

群众矛盾往往起因于鸡毛蒜皮的小事,电话调解作为调解方式之一,讲究以最低成本、最合理方法、最快时间帮助双方达成和解,这过程少不了“磨嘴皮”。

负责电话调解的干部伍中晶曾接过这样一个案件,服装店员工李某因工作疏忽导致库存缺货,和老板陈某在500元赔偿上产生争议,双方互不退让并爆发激烈争吵。两天内,伍中晶来来回回打了几十个电话,当事人却始终不肯退步,调解陷入僵局。但伍中晶并没有轻易放弃,他查阅专业法律书籍、请教经验丰富的同事、上网浏览相关案例,终于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现在有个折中的方案。李某作为员工,工作疏忽有损失当然要承担责任,咱们不逃避。陈某作为老板,做生意还是要讲究和气生财。这样,双方各承担一半损失,怎么样?”此话一出,原本僵持的两位当事人稍微松动。伍中晶乘胜追击,继续分析利弊,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在伍中晶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被说服。

长年累月的“磨嘴皮”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伍中晶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润喉片,两部办公电话按键都磨损掉色,而他每天至少电话调解劳动争议2件,一年累计下来约有400多件。“我是退伍兵,在这个岗位上,依然要保持军人本色,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他说。

“工伤调解”速应群众“揪心事”

工伤认定工作专业要求高、原则性强,涉及政策法规面广、繁、杂,很多专业性条文并不为群众所熟知。职工权益如果得不到及时维护,甚至会引发后续诉讼,增加当事人经济负担。

因此,负责工伤认定工作的张东洋往往会组织双方先调解,确保职工权益得到最大维护。2022年,从事装模作业的张某从工地高处坠地,被鉴定为工伤伤残九级。但是张某对于补助金有异议,始终认为还有一部分钱没拿到。张东洋了解这件事后,立即联系双方进行调解,电话那头的老张情绪激动,还在咳嗽。面谈时,张某刚坐下来,张东洋就把一杯水和提前准备的药递给他,劝他以身体为主。或许是这个小小的关怀打开了张某的心扉,在调解过程中,张某一改往常的暴脾气。

张东洋趁热打铁说:“老张,受伤后先养好身体才是主要的,我们今天调解好,早点拿到这笔补偿,也早点放下心来,不然拖得越久后面越难搞,你说是不是?”建筑公司负责人也立刻表态愿意配合。在张东洋耐心专业的调解下,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张某拿到了赔偿金。

2023年以来,张东洋引导近30起工伤认定案件达成了和解协议,赢得了群众送来“热情贴心为企业、高效快速办实事”的锦旗。

“案前调解”速办群众“疙瘩事”

在仲裁程序中,一般需要一两个月,如果能在仲裁庭审前调解成功,当事人不仅可以减少时间和费用成本,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尽快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中。

对仲裁员周晶和胡培艳来说,“快裁”是必要的专业技能,而“速调”更是必备服务技能。8月,3名农民工和建材公司因为经济补偿发生了劳动争议,双方不愿退步,甚至在直接维权大厅直接吵了起来,两方情绪激动要求走仲裁程序,不愿调解。

面对这种赔付不高且能快速解决的案件,周晶和胡培艳更希望双方能实现案前调解。为了解决这个案子,两人分头行动,一人去公司询问有没有什么困难,一人找到农民工问为何不愿意调解。胡培艳和周晶白天顶高温来回跑,晚上去乡下做工人的思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协议,一次性结清经济补偿。

面对密集复杂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周晶和胡培艳采取“5+2”“白加黑”“连轴转”的方法,白天开庭审理案件,找证人核实案情,组织调解;周末、晚上再到办公室整理资料、梳理案情、思考调解措施。在两人的办公桌台历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庭审编号,截至目前,宜都市人社局仲裁庭已经审理了231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高达95%。

【责任编辑:曹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