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可依、邬学婕)“王爷爷,我们来看您啦!”近日,洪亮的声音打破小院的宁静,看到志愿者的到来,正在晒太阳的王学林老人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
王学林家住远安县花林寺镇三孔村,今年80余岁,儿子长期在外务工,儿媳在家附近的银行工作,平日老人大多一人在家。由于年龄增长,老人视力模糊,行动缓慢,生活起居有所不便。远安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结合王学林的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定制了改造方案。
近年来,远安县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为核心,积极推进普惠养老服务发展,努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旨在让每位老年人都能过上高品质的晚年生活,享受最美“夕阳红”。
上门服务暖人心
“自己行动不便,走路总是小心翼翼的,现在民政部门帮我在卫生间安装了防滑地垫、L型助力扶手和座便椅,还给我配备了定制护理床及手杖,真是方便多了。”王学林说。
针对像王学林这样的特殊困难老年人,远安县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对符合条件老年人的家庭生活环境和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配置老年用品,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135万元改造了441户家庭,王学林就是其中之一。
“我为王爷爷提供志愿服务近4年了,这段时间里,我们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志愿者与服务对象,更像是亲密无间的家人。每次过来都备感亲切。”远安上门服务团队队员徐磊说。为老人检查身体、测量血压、理发、修剪指甲、清洁卫生……徐磊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走访情况,平均每走访一户需要1小时左右的时间。
远安上门服务团队由民政部门引入第三方机构组成,团队成员包含养老护理员、医护人员、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康复理疗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为180名城乡低保对象中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每周1次上门服务,对80名中度以上失能老人开展每月1次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护、基础护理、探访关爱、健康管理、委托代办、精神慰藉等。截至目前,该县共提供居家上门服务5640次、家庭养老床位服务548次。
社区养老真贴心
在鸣凤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适老化关怀同样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活动,唠唠嗑、唱唱歌、跳跳舞、打打麻将,活动后约了‘饭搭子’去社区幸福食堂吃饭,过得很充实!”老人姚昌菊开心地说。
鸣凤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远安首个养老服务综合体,2023年5月成立以来,鸣凤社区结合居民需求,探索出康、养、医、乐、教五位一体的社区养老助残服务模式,不仅为老人、残疾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憩等服务,同时还提供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各种服务,使老年人、残疾人有所养、有所依、有所乐、有所教。
饭点来临,许多老人走进鸣凤社区幸福食堂就餐,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持就餐卡仅需10元便可享受四荤四素一汤的丰富膳食。食堂桌子自带孔状扶手,椅子整体偏重且椅腿增设滑轮,在保证具有稳定性的同时,极大方便了老人起身或入座。
“食堂干净又实惠,每逢节假日还组织大家一起包粽子、包饺子,感觉很温暖,来这里吃饭暖心又舒心。”76岁的徐爷爷说。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远安采用“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对全县老年人给予一定的用餐补贴,降低老人就餐成本,以实惠的价格让老年人享受优质的用餐服务。同时,食堂开通了订餐、送餐服务,帮助解决高龄、行动不便等存在特殊情况的老人的用餐问题,并依据老人们的实际身体状况合理搭配饮食。目前,全县已陆续开设10家幸福食堂,其中,城区、乡镇各分布5家。截至目前,共计提供就餐服务2万余人次。
探索医养融合新路径
除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远安县通过实施“公建民营”,引进市场主体开办东逸养老院、夕阳红托老护理中心,为全县300余名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照护服务,全力打造宜昌市医养融合标杆。
11月8日9点,在远安夕阳红托老护理中心, 今年74岁的刘奶奶正在朗诵:“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声音洪亮、情感充沛,然而,退休后的她遭遇了多次中风,严重时曾丧失了语言功能和自理能力,生活陷入了绝望与痛苦之中。
“初来乍到,我其实满心抗拒,医护人员了解我的情况后,给我制定康复方案,全程照料,周院长还特意为我送来了各种书籍,鼓励我大声朗读,迁就了我生活中的小习惯。”刘奶奶说。经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如今,刘奶奶已经能够正常说话,并重新拾起了从前的爱好——读书、写作和朗诵,“在这里生活很惬意,医护人员照看得很贴心,我感受到了真心的呵护与关爱。”
“楼下看病、楼上养老,有病治病、无病疗养。我们目前能够提供小病不出房,大病不出楼,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照料以及临终关怀等一体化的养老服务。”远安县夕阳红托老护理中心周院长介绍,夕阳红托老护理中心是远安首家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成立于2013年,平均每年服务约105人次。
此外,远安县还依托县内医疗资源,打造医养结合机构9家,实现“医中办养、中养办医、医养融合、医养签约”宜昌模式全覆盖,让老人在需要医疗服务时能够迅速获得,在康复期又能享受舒适的养老生活,实现医养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