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弱势群体”
今天 他们在抗疫一线显担当
从受助到施助
转换的是角色
回馈的是关爱
16公里忙消毒
马家店街道中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荣强,和村里的“友谊联盟”志愿者一道,每天负责卡口值守、入户宣传、排查登记、日常生活用品的配送等志愿服务。
王荣强是远近闻名的脱贫先锋,从2018年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王荣强的虾稻田从10亩发展到了蛙稻近百亩,2019年利润达30万左右。
天气渐暖,青蛙开始排卵,他的养殖场忙了起来。抗疫期间,他抽出原本不够用的时间来村里做志愿者。每天早早起床把养殖场的活干完后,就迅速赶到村委会参加入户宣传、排查登记,下午还要为村民配送生活物资。
中桥村党支部书记蔡小波在群里发布需要“消毒工具”的需求后,王荣强第一个站出来说:“蔡书记,我家有三轮车、有农用的喷药器。”全村主要道路长达16公里,消毒一遍需要十个小时左右,中途加水配药20次,无论多苦多累 ,他毫无怨言。
乡村路上“小四轮”
“久华,感谢你们在这非常时期为我们忙前忙后!”如期收到订购物资的村民,隔着窗户向代购员张久华连连道谢。
今年42岁的张久华是安福寺镇邹家冲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抗击疫情期间,为减轻村里的防疫负担,有辆小四轮的他主动认领村民生活必需品采买工作。
邹家冲村作为安福寺镇的偏远村庄,离集镇较远,绕一趟要近两个小时。为了尽快把订购物资交到村民手里,张久华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儿。
不善言辞的张久华总是做得多说得少,奔波在村里的每个角落,“我做的事情算不上什么,这些年来我受了国家那么多好,我现在做的这些事情,也算是反哺社会!”
十代桥边10小时
“现在特殊时期,大家千万别出门了!”张天喜每天这样劝说大家。这位68岁的老人,从1月24日起,每天在代家店村十代桥疫情防范检测点坚守十多个小时,从不曾间断。
张天喜是问安镇代家店村二组的一名贫困户,妻子是一级视残,儿子是聋哑人,家庭十分困难。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儿子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张天喜也被安排在村里的公益岗位上,实现了稳定脱贫。面对疫情,他主动请缨,“国家帮我们脱了贫,我们要做点有益的事。”
疫情防线上,张天喜对来往人员进行劝阻,对进出村内的车辆和人员进行逐一检查、登记、消毒,劝导村民不要外出,阻止车辆进入。
老伴要我上“疫”线
在七星台镇李家岗村三组主干路上,每天都能看到邓克强的身影,这条路他从早到晚得来来回回走上十几趟,劝导村民自觉做好居家隔离。
邓克强是李家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妻子肖巧玲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疫情当前,在妻子的支持下,他主动加入志愿防控队,开展巡逻劝导工作。
中午是一天人员活动最为频繁的时候,为了做好宣传劝导,他的饭点从十二点推到了下午三四点,匆匆吃完又回到岗位开展工作。在他一次次往返的身影中,一次次耐心的劝说里,说服了群众选择闭门不出,理解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他的善举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