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节,远安县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推出套餐式、点单式农技服务,将农业生产知识送到群众田间地头,确保防疫春耕两不误。
复工先培训,“套餐”送上门
“常洗手、多通风、勤消毒,发现身体不适马上报告。”3月4日,在远安茅坪场镇晓坪村菌香苑食用菌合作社车间,18名工作人员保持1.5米左右间距,围成一个大圈,县疾控中心医生余安圣正为大家作复工前的防疫培训。
“厂房、厨房、厕所、公共区域每天两遍消毒,门手、水龙头等部位要特别注意。”余安圣从个人防护、厂区管理、发热症状处理等方面,就复工期间的防疫工作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合作社的防控机制、封闭管控、物资储备等情况进行“体检”。每检查完一项,工作人员就在台账上划上“√”。笔者在检查内容栏看到,上面写着“职工健康档案”“口罩、温度计配备”“消毒设施”等30多个子项。
合作社负责人汪宗斌介绍说,今年拟种植食用菌45万袋。前期经村委会、镇防疫办、县疾控中心、县防疫指挥部层层审核,于3月4日正式复工。所有员工上岗前均通过镇村体检。
“今天的培训检查让我吃了定心丸,我对做好复工期间防疫工作更有底了。”汪宗斌说。
“这批菌棒硬度好、有光泽,说明营养还很充足,管理好的话还可以出两批优质菇。”在合作社香菇大棚,一簇簇灰白色的鲜菇长势喜人,县食用菌专家胡文平拿着一根菌棒,一边查看出菇情况,一边对汪宗斌进行技术指导。
“您说得对,我发现粗、重点的菌棒,出菇批次和质量好得多。”汪宗斌点头说道。
“所以装袋时要压紧压实,这样菌棒原料多、营养足,控制好通风和温湿度,很容易出好菇。”胡文平又来到制袋车间,对装袋过程提出建议。
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宏新说,为确保农业企业安全复工,远安农业农村、疾控部门联手,为符合要求的企业和合作社,提供疫情防控、农业技术“二合一”培训指导,做到不松防疫、不误农时。
流动专家团,服务到田间
“像这样的顶叶一定要摘除,不要下不去手,否则就只长杆子不长叶子。”3月4日下午,在远安县洋坪镇百井村茶园,县流动专家团成员、茶叶技术员王孝成一边讲解,一边将茶苗顶端的2片叶子摘除。
“怪不得我家茶树个儿长得高,但叶子结得少呢,原来是这个原因。”有茶农点头称是。
“开挖排水沟也注意深度,围沟深70-100厘米,腰沟40-50厘米。”王孝成从栽植准备、茶苗种植、后期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边讲边为大家作示范。
在王孝成旁边,10名戴着口罩的茶农零散地站成两排,聚精会神地边听着,并不时插话咨询。
“王主任,如果茶园土质不同,栽植是不是要有区别?”4组茶叶技术骨干庄金光问道。
“对的,黏土栽植要浅点,大概5-6公分;沙土栽植要深点,要达到8-10公分。”王孝成回答完后,用手中的锄头挖出不同标准的深度。
你一言,我一语,技术培训变成了交流讨论。对于大家的疑问,王孝成都一一作出回答,并一遍遍地现场示范,让大家真正掌握操作要领。
“我们茶叶组一共两个人,目前已在真金、青峰、百井等7个品牌茶叶村进行了流动培训。”王孝成介绍,为减少人员聚集,每次培训对象控制在10人以内,主要是各村的茶叶技术骨干,其他茶农由参训人员指导种植。
据了解,为精准服务农业春耕,远安组织20多名经验丰富的农技员,成立食用菌、茶叶、水稻、水果等7个“流动专家团”,奔赴各村田间地头精准培训,目前共规模种植户600多人次。
“网课”学农技,热线咨询忙
“挖窝要离茶树40公分左右,近了容易挖断树根,远了不利肥料吸收。”3月5日,在远安县旧县镇鹿苑寺村,茶农黄朝清正对着手机收看茶叶种植远程培训视频。每听到精彩处,他就在小本子上记下技术要领。
黄朝清种有5亩茶园,以前茶园施肥主要靠撒尿素。虽然人省了事,但尿素用多后,茶叶掉得厉害,茶树枯枝多,产出的新茶农残不达标。去年村里推广绿色种植,号召大家使用有机肥,这让习惯传统种植方式的黄朝清犯了难。为了让茶农掌握最新的种植方式,县农业局聘请湖北嘉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茶叶专家吴维权,开通茶叶种植在线直播培训,一下子解决了黄朝清的技术难题。
远安县农业农村局翟红星介绍,网上培训每周举办一次,主要内容是茶叶绿色种植技术,拟举办10到15期,目的是通过系统培训引导茶农更新种植方式,提升全县茶产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已举办培训3期,参训600多人次。
除了视频直播培训,远安还开通了农技咨询热线,利用特色产业微信群、QQ群等途径,发布农技辅导视频、种植提示等,及时回答群众网上技术咨询,通过“无接触”服务,为群众春耕生产提供便利。
“我家的桃树和李树花蕾露红了,请问怎样进行清源杀毒?”3月5日,远安县农技咨询热线响个不停,观西村水果种植户孙凡胜打来电话询问。
“谢谢您的来电,水果种植的请向水果专家叶春分咨询,电话是***。”工作人员孙磊客气地回答。
“用石硫合剂消毒即可,一定要注意浓度,不能超过波美三度。”叶春分在电话里详细了解了孙凡胜的果树生长情况,耐心地进行了解答。入春以来,叶春分的电话成了“热线”,其中有农技咨询热线转过来的,也有老种植户打来的。“平均每天有四、五个电话,这几天越来越多了。”叶春分说。
孙磊介绍说,农技咨询专业性强,对于群众来电咨询,主要转到相应的农技专家进行解答。截至目前,农业部门共接受群众电话、微信、网站留言技术咨询1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