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 宜昌县市区播报

宜都老党员王忠凯:37年义务护陵园 红色故事代代传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8日23:38 来源:

王忠凯烈士墓碑前注视。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见习记者陈冰 通讯员曹建华)“只要我还活着,这守护陵园的任务就交给我,请你们放心。”在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有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党员,他37年来义务为长眠于此的4位革命烈士守灵,用最朴实的话语和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忠诚。他就是退伍老兵——王忠凯。

退伍不褪色,37年义务护陵园

王忠凯,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六组村民。他1950年应征入伍,1956年退役后分配到重庆航道管理局工作,1963年回乡后担任村干部,80年代末他从村干部岗位退了下来。

将军山村,地如其名,这是一片红色热土。1949年10月宜都县全境解放,何连长、王班副、田勇士、伍勇士四位不知名的烈士却永远长眠在这里。

80年代末,因修建烈士陵园需占用王忠凯家的山林和农田,怀着对牺牲烈士深深的敬仰,王忠凯二话不说让出林田,表示愿意守护这片烈士陵园。他对组织立下“军令状”:“只要我还活着,守护陵园的任务就交给我,请你们放心。”

从此,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王忠凯总是一把扫帚一副箩筐一把剪刀,清扫园内的落叶灰尘,整理园内的一花一草,这一干就是37年,从未间断。他说,“今天我们过着幸福的日子,都是我的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我把这里弄得干净些,陪陪他们,也可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安稳一点,舒服一点。”

“从山脚走到墓碑,总共208步,我每天起床后就会到陵园里来转转,打扫打扫,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王忠凯说,这么多年了,他们已经像我的亲人一样了。

除了清扫陵园外,遇到有学校和单位来祭奠和扫墓时,王忠凯便当起义务讲解员,为他们讲述长眠脚下的这些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只为兑现对组织的一句承诺,王忠凯义务守护埋有4名解放军烈士的陵园37年,并担任红色革命故事宣讲员。先后被授予“湖北好人”“宜昌楷模”“宜昌市最美拥军人物”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多次在学习强国、湖北日报、中新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

王忠凯带着晚辈在烈士陵园扫墓、讲述革命故事。通讯员供图

育时代新人,红色故事代代传

2016年,王忠凯身患直肠癌,手术后身体日渐羸弱,随后3年时间经常去化疗、复诊。他在医院里躺着还挂念烈士陵园,并交代儿子和孙子要不忘革命史,接好革命班,继续义务看护好烈士陵园。

他还常对儿孙念叨:“我守陵几十年,是崇敬烈士,也是感谢共产党。我们不信鬼神,信共产党。”在他的感染下,儿孙接力守护这片陵园。

“爹干不动了,我们得接着干。”次子王孝均儿时记事起就知道何连长的故事,如今父亲病了他主动接班。他家10亩茶园,与烈士陵园相对,来回路上他总会情不自禁望几眼,心想一定满足爹的心愿,守好烈士陵园。他的孩子在外工作,逢年过节回家他就带着晚辈们去烈士墓扫落叶、拣枯枝。

长子王孝平从小深受何连长故事影响,投笔从戎,1976年参军到内蒙古某炮兵部队,复员后回乡创业,从事电器修理,生意再忙,也会抽时间去墓地转转。“几十年了,记不住去了多少次,凡是村里长大的孩子,都为烈士扫过墓。” 王孝平的妻子李友梅也陪丈夫回来扫墓,他的儿子王智伟说:“我也要像爷爷一样,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也要教育子孙后代,不忘革命史,接好革命班,守好烈士墓。”

王忠凯家的门牌是将军山村6组50号,门楣上“光荣之家”的门牌熠熠闪光,门边还有一块“先锋驿站”红色字牌,室内墙上有“传红色精神,育时代新人”的专栏,他家被命名为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节日,当地中小学生都要来此祭扫烈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少单位也来开展党日活动,王孝均代替父亲,为万余党员群众、学生讲述英烈的事迹。

王忠凯的家成为村里“先锋驿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通讯员供图

后记:

2020年,潘家湾烈士陵园重新扩建修葺一新,已成为宜都市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亮点。各地各单位、中小学校走进基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王忠凯的家则成为村里“先锋驿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王忠凯一家祖孙三代人齐上阵,继续为大家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责任编辑:曹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