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华(左二)与同事研究仪表设备。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林雅沁)杨文华是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推进办主任,参加工作34年来,他以钻研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由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仪表装配和智能生产行业的技术专家,建成了湖北省首个5G智能化工厂,见证和参与了三宁公司从“制造”向“智造”转换的全过程,申报国家专利156项,3项创新技术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由他主持研发的双氧水黑屏操作、硫磺制酸先进控制等多项技术成果,被广泛用于全国化工行业。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荆楚工匠”“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由他牵头成立的“杨文华技能大师工作室”被人社部、财政部评为宜昌市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钻研仪表技术
1988年,从桂林航空学校微机专业毕业后,杨文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企业,在仪表车间当起了最苦最累的学徒工。那时的仪表安装没有教科书,现场操作全凭经验积累,杨文华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仪表系统钻个透。
1993年,公司花了1万8千块买了第一台计算机,交给杨文华尝试。他半个月多月没回宿舍,就在仪表车间没日没夜地看书、试验,当时氮肥厂三气和造气热电偶温度计由于温度高、冲刷严重,加上耐高温材料不过关,平均每个月就要更换,于是杨文华就自己加工校验,买来24X6的不锈钢管加工热电偶套管,同时采购镍铬镍硅丝进行热电偶焊接,校验合格到现场使用后效果比较明显,使用同期从1个月延长到半年,每年节约近20万元的维修经费,这在当时轰动一时。
1994年,氮肥厂新上5号造气炉,面对人工调节精度差、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杨文华勤钻研、勤思索,将气动调节阀成功投用,将以前人工控制的6个操作步骤改成计算机控制,操作精度一下子从1秒提升到了0.1秒,这是公司第一次在生产线上使用计算机。
1995年,公司安排杨文华利用一台淘汰的调节阀气缸改造氮肥厂三汽蒸汽自调,当时正值炎夏,加上高温辐射,现场温度高达50多度,参加的人员个个身上长满了痱子,但没有一个人放弃。由于安装尺寸不配套,加上气缸力距过小,他带领团队经过近1个月的多次改造,终于达到理想效果。这正是杨文华与化工仪表自动化结缘的开始,只要听说别人厂里有什么先进仪表设备,他都要去瞧一瞧,回来后就自己闷着研究开发,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身上脱几层皮也要做好。
2012年6月,在己内酰胺项目现场,原本还是骄阳似火的天气,突然下起了暴雨,所有人都在找地方躲雨,而杨文华却找来一把伞,深一脚浅一脚地挨个工段检查仪表设备防雨情况。走到己内酰胺,看到一个调节阀的阀门没有盖严实,他立刻把伞丢在一边,找东西遮盖阀门,虽然阀门遮盖好了,但他却成了落汤鸡。他用开放的姿态和严谨的标准保证生产装置安全运转,以“偏毫厘不敢安”的精益求精,为公司上千台仪表设备守牢安全防线。就这样,杨文华一步一个脚印,从门外汉成长为带头人。
工作中的杨文华。通讯员供图
匠心执着,创新探索先进控制系统
2015年,杨文华担负起三宁公司发展创新、智能制造的重任。
2016年起,他率先在己内酰胺装置采用APC先进控制,成为全国首创。APC将装置所有回路连接在一起,实现整个流程逻辑关系相互关联,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时,调节精度非常精准,速度也非常快,从而降低了人为操作导致的失误。先控投用当月,己内酰胺的优等品率从95%提升到99%,自控投用率从90.5%提升到99%以上。
初试成功,杨文华带领团队马不停蹄,迅速在全公司5个生产厂广泛应用APC先控系统。目前,已完成10套装置优化改造,1260个回路综合平均投用率达到96.0%以上,每年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精简职数50多个,乙二醇6套APC先控也正在实施之中。
2019年初,公司想尝试黑屏操作。杨文华调研了国内外厂家,除燕山石化有过尝试,没有其他厂家上过类似系统。他当时就说:“我们有一流的硬件、一流的控制系统,为什么不能自己开发呢?”说完,他便带着几件换洗衣服,兜里装着降压药,整整4个月,着魔似地设计方案,一遍、两遍、三遍,光图纸就废弃了2大箩筐。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22日,双氧水装置“黑屏操作”系统上线,各被控变量标准差平均降幅达51.5%,操作频次由每天1000以上下降到趋于零操作,成为行业第一个“无人驾驶”生产装置。
智能制造,刻苦攻关实现万物互联
走进三宁公司乙二醇5G中控室,三个高清大屏上,装置运行状态数据点闪,360度高清摄像头传来现场实时画面,120台DCS控制电脑按装置依次分区,操控师们各司其职。这就是杨文华和他的团队历时3年打造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了湖北省首个5G智能化工厂。
在项目5G智能中控建设期间,他晚上学理论,白天做实验。3年建设期内,每天加班到凌晨,日工作时长超13小时,外出考察期间,他白天考察夜间赶路,下车交流上车开会,7座的面包车成了流动会议室、行军床。最难忘的一次是到内蒙考察,一天内坐车行驶700公里考察3家企业,在考察学习的基础上,他重点结合以前项目建设工作教训和先进企业的宝贵经验,提出仪表项目建设建议6项,其中建议差压流量计采用焊接式长径喷嘴,减少系统阻力和泄漏;重要设备和工艺联锁采用二取二或三取二联锁,兼顾联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在项目设计之初就实现了本质安全。
建设期间,杨文华针对仪表防水难题,结合众家所长,研发出了一款兼具防爆、防护、防水、防腐四防功能的仪表穿线管,并成功申报国家专利,使用效果显著。乙二醇项目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率、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率均达到100%。三宁公司使用虚拟化技术实现高速互联,建成了两地三中心的核心机房架构,人员定位追踪、装置智能巡检、设备预测性诊断、AI视觉分析、远程实时操控等工业科技已应用于公司的煤化工、精细磷化工、化工新材料、工业物流四大业务主营板块,人们眼中重污染高能耗的化工行业开始焕发科技之光……
三十四载初心不改,杨文华凭着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执着匠心,诠释着一名工匠大师的责任和使命,他还将在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