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夷宣)近日,宜昌市最大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和环卫基地——夷陵区港窑路转运站正式投产运行。该转运站占地13315.56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除了压缩车间采用上层高位进料区、下层主机工作区和垃圾转运箱装卸区两层建筑结构,还配有抽风除尘、喷雾除臭等辅助工艺,生活垃圾不仅“零填埋”,“废弃”垃圾也得到了资源化利用。
“各试点小区的平均垃圾回收利用率由35.25%提升至43.5%,平均厨余垃圾分类准确率由77.75%提升至97.75%。”据夷陵区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攀介绍,该区已改造完成定时定点投放点262个,104个小区启动定时定点试点工作,今年9月底,定时定点投放新模式将在夷陵城区实现全覆盖。
夷陵区紧盯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目标, 建立“1234”工作思路,即:成立一个生活垃圾分类攻坚行动指挥部,建立综合考评、执法包保两项监管机制,创新阵地宣传、活动宣传、媒体宣传三种宣传方式,完善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四大分类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
连日来,夷陵区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执法大队组织垃圾分类工作专班对梅珑镇、无石山庄等11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进行督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小区垃圾桶破损、宣传曝光栏内容无更新、分类不准确等问题责令物业进行整改。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包保制度,按片区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征集垃圾混收混运、不按规定投放等违法违规线索。”杨勇介绍,今年该区共查处垃圾分类案件13起。
将五颜六色的瓶盖挑选分类,再分别放进绿、红、黑、蓝不同颜色的小盆中……4月20日,小溪塔街道东湖社区热闹不已,20多名垃圾分类引导员、10多名幼儿小朋友和部分社区居民围在一起,开展垃圾分类趣味活动,学习垃圾分类小窍门。
“采取多形式对社区、物业、引导员进行垃圾分类培训,设立先进典型示范点,线上线下推送工作进展及成果,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责任担当。”小溪塔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姚创说。
在东城试验区梅子垭村,党员示范岗、垃圾分类“积分卡”、“敲门”行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居民从“我要分”到“我会分”意识转变,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达100%、分类准确率达95%以上。
据了解,试验区组织分众分类宣传发动,城区以楼栋、小区为单位,农村以屋场、村民集中居住区为单位,强化分类知识宣讲,普及分类常识。
走进夷陵区政务服务大楼,四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厉行节约标识随处可见,“自带水杯”“共享文具”“无纸办公”等文明“小点子”细节满满。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机关事业单位起着示范指导作用。”夷陵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婷婷介绍,服务中心开展志愿签名、知识竞答、专题展台等宣传活动,制作发放折扇、布袋、玻璃杯等垃圾分类文化产品,提高干部职工垃圾分类知晓率。同时,结合节约型机关创建,落实垃圾源头减量。目前,该区共创建了3家市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20家国家级“节约型机关”。
松果穿上“彩衣”制成干花,枯枝叶摇身一变迷你农家小院,废弃易拉罐拼成变形机器人,废纸盒做成校车模型……在“生态小工匠”的巧手下,垃圾也能变宝贝。
夷陵区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设置“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岗”,引导师生自觉分类投放垃圾。开展环保小卫士、生态小工匠等“垃圾分类”比赛,征集“随手拍”作品526件,“变废为宝”等26685件,形成了师生齐参与的浓厚氛围。
同时,开展校社共建,4080名红领巾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践行‘十不见’ 争做好市民”“垃圾分类我能行”等活动,发放倡议书5200份,让垃圾分类家喻户晓、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