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安暖相伴。“家乡满满的爱,收到啦!”不少在沪的宜都老乡们,收到了这份来自家乡的幸福“盲盒”。
牵挂越山海,携手克时艰。5月25日,由宜都定向捐赠在沪同乡的爱心生活物资装车运往上海。昨天(5月27日),这批爱心生活物资已顺利抵达上海,陆续发放到了在沪同乡手中收到家乡来的问候。许多在外宜都人深为感动,纷纷表达了感谢之情。
本次支援上海的爱心生活物资由宜都市委、市政府组织筹集,包含腊肉、腊香肠、榨广椒、清江野渔、傅阿姨粽子、丰岛罐头、土老憨橘醋以及宜红茶等15种宜都本地特产。
在沪宜都老乡创作的打油诗。
苏波来自五眼泉镇袁家榜村,在上海已经工作23年,在收到家乡的物资后,既惊喜又感动,创作了这首打油诗,他为宜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同时也希望宜都越来越好。
以下是在沪宜都老乡收到物资的感想:
小时候,老家是真穷,看着被祖祖辈辈翻整过无数遍的小山坡,看着终年累月在地里劳作的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去”----离开这个穷地方,天有多高就飞多高,地有多远就走多远!所以当2001年,我背起简单的行囊离开的时候,是那么决绝、义无反顾。至此以后,家乡与我,只是偶然的匆匆一瞥,我似乎成了家乡的一名过客。
2020年春节,我决定带着一家老小回去过年,两个小孩开始懂事,他们有必要知道自己老家的样子;家里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宜都政府也出面做了重建,回家也有了立足之地;而我,也有20年没在老家过年了!原本以为也就是呆一个星期的时间,没想到到家后不久,疫情突如其来,这一呆,就是两个月。乡亲们开玩笑说:你20年不回家过年了,这一次都还回来了!
也要感谢这2个月的时间,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已经完全不是当年那个贫穷的小山村,已经是多年的全国百强县了!当年我离乡时,摩托车在村里是奢侈品,而今已是家家户户小轿车,甚至有些家庭有几辆!当年的土砌瓦盖的土砖房,也完全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漂亮的乡村小别墅!当然还有户户通的水泥路和自来水!更让人感慨的是,现在村里的人,也不像当年那么辛苦了,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那些普通的农作物。而同时,多个工业产业园的发展,也让乡亲们很容易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所以,除了偶尔看到有人去菜园子忙一下,已经看不到当年的大部分人在地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了!
宜都变了,但宜都人的重情重义,善良淳朴却一直没变。2个月的田园生活是美,但是工作怎么办,我们还是要回上海、要工作呀!当时整个湖北还属于“封省”的状态,宜都市政府主动担当,出面包了几辆大巴,“点对点”把我们送到上海,当我们安全到达的时候,其他县市的同事们,还困在家里一筹莫展。
今年上海疫情,又被我们赶上了。从疫情爆发以来,宜都市政府两次援助上海,作为一个三四线的小县城,再一次展示它的善良与担当。而这一次,又统计了在沪300余宜都人的联系方式,“点对点”寄来援助物资!打开家乡寄来的沉甸甸的包裹,有老爸爱喝的宜红茶,有妻子喜欢的腊肉香肠,有小孩子最爱的清江野渔和花生酥,还有时令的粽子、美容护肝的葛根粉、清火明目的金银花,有本地柑橘深加工的桔子醋和陈皮料酒,当然还有我从小吃到大的苕麻花和榨辣椒……,满满一箱15种宜都特产,既是家乡父老深深的牵挂,也是他们这些年筚路蓝缕辛苦打拼的见证!
抱着这沉甸甸的一箱物资,很开心,但也很惭愧,这么多年,对于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我没有做出丝毫贡献,反而是它,一如父母对子女一样毫无怨言的全力支持、满心牵挂!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不可逆转,在外乡漂泊多年的我,现阶段恐怕也很难有机会斩断外面的一切回到老家重新开始,但我希望,当我完成我的使命后,我还是能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小山村,生于斯,长于斯,而能死于斯,将是我一生的荣幸!
2020年,在返沪的大巴上,我问女儿:你觉得是上海好,还是老家好?女儿说:老家好,老家漂亮像个公园,我还能爬山还能下河!今天,我问儿子:你觉得是上海好,还是老家好?他说:老家好,老家好吃的东西多!----这就够了,我不能苛求小孩子们将来还能回老家,但我希望他们永远能够记住,自己的老家在哪里,自己的根在哪里!这也是我每次离乡前,父老对我的殷殷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