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里办了个农家乐,村里很多人当起了电商,卖橙子等土特产。2019年我有个小小心愿,一楼吃农家菜,二楼开民宿。”去年12月31日,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居民刘正清亮相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特别节目《总书记,我想对您说》,历数移民新村变化,畅谈新年发展计划。
刘正清开心的笑声,通过荧屏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连日来,又有很多游客从北京、杭州、重庆远道而来,感受“坝区库首第一村”许家冲村的魅力。
去年4月下旬,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许家冲,一举成名天下闻,一首渔鼓调传唱的《党员公约》更是流行于各大网络媒体和手机端。此后,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个考察团前来“取经”。
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介绍,许家冲村曾面临着“人平没有三分地”的窘境,更承担着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要让移民在新家园扎下根,带领群众致富是关键。近年来,该村在对口支援政策、资金带动下,编制了“三峡茶文化民俗村”规划,建设“一心、一馆、一广场、四街、五园”,即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移民文化民俗馆、茶文化广场、观景街、民俗街、文化街、美食街、龙峡茶博园、三峡风情园、生态观光园、移民文化园、移民公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许家冲。在这里,村民日常生产劳作,棒槌洗衣、牵花刺绣、唱渔鼓调、农房壁画……独一无二的峡江风情都成了风景。
“峡江绣女”谢蓉经营的三峡·艾主题民宿火爆异常。一批来自杭州的游客是刺绣爱好者,围着谢蓉“讨教”了半天,每人买了个中华鲟小挂件。民宿内,入目皆是牵花绣元素,中华鲟玩偶是游客最爱,一抱起来,就能闻到填充的艾草散发清香。还有一间“牵花绣手工体验室”,游客可在此学习牵花绣技艺,客串一次“峡江绣女”。
51岁的黄海荣养了10桶蜜蜂,去年“五一”期间,几个武汉来的客人几乎把她家存的蜂蜜买空了。“我的蜜蜂用老方法养,不喂糖,不掺杂。”黄海荣说,经过在夷陵区技能培训课堂的学习,她正计划开一个和养蜂体验有关的主题农家乐。
目前,许家冲村确立了以乡村民宿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方向,目前已有38家,形成了特色民宿一条街。望乡阁客栈负责人刘维英说:“农家乐生意出乎意料,营业额翻了番,每逢节假日住都住不下,很多客人都是从北京、河南、湖南、四川等外省市来的。”
在许家冲村,一个李子木制成的棒槌是家家户户生活“标配”。习惯了在长江边槌洗衣物的尤大秀老人,非常喜欢这种传统的洗涤方式。
“过去我们洗衣服,水是江里来江里去,垃圾也是随手往长江一倒,没得环保卫生观念。”尤大秀说,“后来,村里在广场西边修了便民洗衣池,姐妹们都到那里洗衣服,锻炼身体,还能拉拉家常。”
距离洗衣池100米开外的污水处理厂,自建成之初就以地标方式时刻提醒村民:许家冲村地处坝头库首,保护长江义不容辞。去年,污水处理厂附近修建了观景平台,游客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许家冲村践行长江大保护理念的担当。
围绕绿色发展总基调,许家冲村还治水修塘,植树筑路,民宅也换了白墙灰瓦的“新衣”——移民村的精气神,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变得越来越抖擞昂扬。
村里修了小广场,腾出活动室,建起门球场。在村党支部引导下,舞龙舞狮、猜灯谜等文体活动流行起来,花鼓队、门球队组建起来。村民王开菊说,大家在一起跳舞、健身,很开心,就好像一家人。
村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刘正清作为文艺团队的副队长,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我们村自己编排了三峡渔鼓调节目《一江清水》,以长江生态保护为主题,号召大家加入到长江保护中去。”
放眼许家冲,棒槌声依旧,变的是江水澄澈,村容洁净,人心思齐。生活在这里的1400名村民,正在用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勾勒出一幅山绿民富、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