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宜昌 > 宜昌新闻

宜昌农业发展机械化 田野上演“机器换人”大变革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1日11:36 来源: 荆楚网

当阳农机抢收夏粮。刘曙松 摄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方素珍)今年“三夏”农忙时节,宜东平原上,鲜见低头劳作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轰鸣的农用机械。

连日来,笔者深入当阳、枝江等地的田间地头,近距离感受“机器换人”给传统农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6万余台铁牛“三抢”显身手

5月上旬以来,宜昌市110多万亩油菜、59万亩小麦等夏收作物陆续成熟,100余万亩中稻等夏种作物播栽在即。在此期间,全市阴雨天气频繁。

抢晴天、战阴雨,与时间赛跑,保颗粒归仓,在夏收夏种的各个环节,各式农机在广袤田间大显身手——犁田有旋耕机、栽秧有育秧机、收获有收割机、除湿有烘干机。

近段时间,枝江市信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郭明勇每天驾着“铁牛”,穿梭于田间地头,为农户抢收抢播。“正常情况下,一人一台收割机1小时可收割大小麦3至5亩,比人工收割效率高30倍左右。”信达合作社负责人易玉林说道。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耕地、播种、田管、收获、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配方施肥等一条龙全程机械化服务,服务面积达3万多亩。

在宜昌,像信达这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503家,从业人员达9900余人,承担了全市30%以上的农机作业量。

今年“三夏”生产期间,全市组织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耕整机等各类农业机械6万余台(套),加上河南、安徽等跨区作业农机1000多台(套),基本满足了夏收夏种需求。

现代农机让传统农业渐行渐远

高效植保机、插秧机、收割机、中小型拖拉机……在位于枝江市百里洲镇的国家级示范社—守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院里,100多台(套)农机整齐排列。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机械化对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科科长彭欣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农机总动力达301.8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9.21万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达26.82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70.1%,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在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宜昌市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高涨。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该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近2000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5360台,4401个农户受益。

农机总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宜昌市大力引进推广高效、低耗、智能、绿色的农机装备和技术,“互联网+北斗+农机”实现了农机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

近年来,宜昌市累计推广北斗农机终端400套,铺设山地轨道运输线100条,农机装备的科技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

靶向发力加快“机器换人”步伐

宜昌市的农机化事业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发展后,农机化装备、作业、安全、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依然存在拖拉机总量呈小型化配套比较低、机械化作业与基础设施不配套的矛盾加剧等问题。

丘陵山区,土地碎片化,人均耕地少,土壤条件差且含大量石块,农机作业时易损坏机具,机具上山下山都不方便,许多大型农机难以施展拳脚,茶叶、林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机械化运用进程缓慢。

宜昌市将目光聚焦“薄弱环节”,从更新换代农机装备、推进全程机械化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开展农机装备提升行动,在提高农机装备总量的前提下,引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把农机装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因地制宜推动农机化加快向经济作物、养殖业、林果业、加工业扩展,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向全面、全程化迈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覃虎挺表示,全市将整合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进行平田整地、建设机耕道,打通机器进田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机器换人”步伐。

农业发展机械化 田野上演“机器换人” 【纠错】编辑:袁君子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